作为一个见证过这些资源枯竭城市兴衰的中年大叔,我看到这些报道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感慨万千。

还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玉门、阜新、东川可是叱咤风云的明星城市啊!玉门的石油、阜新的煤炭、东川的铜矿,那可都是国之重器,为新中国的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候啊,国家真是把最好的资源都给了他们,什么人才、物资、资金,想要啥有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资源开采,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玉门的石油产量大幅下降,阜新的煤炭开采殆尽,东川的铜矿资源耗尽。曾经的繁华,一去不复返。如今再看这些城市,工厂倒闭、人口流失、基础设施老化,满目萧条,令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就纳闷了,这些城市的衰败,究竟是谁之过?是资源型城市自身的问题,还是整个大环境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倒觉得,这其中有历史的必然,也有人为的偶然。

资源型城市往往是伴随着资源开发而迅速崛起的,当地的一切都围绕着资源转。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就决定了它们无法可持续发展。一旦资源枯竭,就如同被抽去了生命之源,必然走向没落。

但另一方面,国家在发展这些城市时,似乎也缺乏长远考虑。过度依赖资源,缺乏战略眼光,没能及时引导城市转型,这才使它们在资源枯竭后陷入困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这些资源枯竭城市的遭遇,我总觉得,再辉煌的过去,也抵不过残酷的现实。曾经,他们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如今,却沦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不禁让人反思,在追求发展的路上,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当然,也不能说这些城市就真的没救了。近年来,他们也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发展新产业,修复生态环境。虽然道阻且长,但只要方向正确,总会柳暗花明的。

就拿玉门来说吧,他们大力发展新能源、农业、旅游等产业,成效也很明显。现在的玉门,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阜新、东川也在努力摸索,虽然还面临不少挑战,但我相信,他们终会找到突围之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资源型城市的兴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要摒弃单一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我真心希望这些饱经沧桑的资源型城市能涅槃重生,再创辉煌。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他们更多政策扶持,助力转型升级。毕竟,他们曾为国家发展做出那么大贡献,不应被轻易抛弃。

最后,我想说,如果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这些城市走走看看。或许他们不如一线城市那么繁华,但却饱含历史沧桑,散发独特魅力。了解他们的故事,见证他们的转型,你一定会有更多感悟。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你们身边可有类似的例子?国家在发展资源型城市时应注意什么?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思考思考。

参考信息:《玉门市、阜新市、东川区:三个典型的资源型枯竭城市》--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