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暂时还不大,因为一些企业借道第三国出口美国。

但是长此以往,中国的产业链会像当年日本那样从低端向高端不断向境外转移,从而导致本国制造业衰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制造业的衰退,还因为人口因素。

日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2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62%,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从业工业的劳动力占比从1991年的35%降至现在的23%,并且年龄在老化。

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其实是农民工,但是农民工的数量已达顶峰,平均年龄从2008年的34岁提高到2023年的43岁,同期50岁以上者占比从11%提高到31%。

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与日本相当,还在攀升,意味着制造业从业人员将快速减少,很多产业将后继乏人。中国制造业的衰落可能不会像日本那么快,因为中国拥有更大的人口规模和国内市场,更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但衰退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

2023年中国的总顺差中仍然有41%来自美国,美国的总逆差中的26%给了中国。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美中关系,中国商品占美国市场份额将继续下降,如果低于8%,对中国的经济、制造业、就业以及国际地缘政治都将是灾难性的。

美中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两国和世界利益考虑,经贸纽带不应该继续削弱。

理想的状况是:中国向美出口占美国总进口的10%以上,从美进口也占美国总出口的10%以上(2023年只占7.3%);从美进口不应低于向美出口的50%(已经从2018年的22%提高到2023年的35%了)。

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应该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到60-70%的正常水平,一方面可以靠内需消化产能而避免因产业链转移导致制造业过快衰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从美国的进口。

中国从资源输出国进口石油等资源,对这些国家存在逆差,中国应该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减少从这些国家进口非资源产品,从而腾出市场份额给美国相关产品。这样才能让美中两国建立战略互信,共同维护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