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全世界最好的光计算芯片公司。”今年28岁的熊胤江早早就定下了光本位的最终目标。

一切要从2022年说起。那年,ChatGPT横空出世,引爆AI大模型热潮;时间往前推移几个月,专注光计算芯片的光本位成立。两个事件看似无关,实则都指向AI和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3个月完成第一次流片,一年多完成四次流片且算力密度和算力精度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完成逾亿元融资,与联合微电子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很难想象,带领公司达成这些成就的是两位“95后”。

17岁,两人相识于支教路上,挤在一张床上畅想未来要做一家科技公司;26岁,少年的梦想照进现实,光本位成立,专注研发大算力、低能耗的光计算芯片,服务于大模型时代的AI推理和AI训练场景。

近日,张通社来到光本位在张江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创业者。“我们在张江设立公司是看中了这里的人才。”熊胤江的话匣子就此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本位创始人 熊胤江

01

相识于支教路上

两位海归青年回国创业

熊胤江祖籍福建,成长于重庆,高中就读于美国。也许是福建人骨子里的闯劲,又或是受父亲经商的影响,他从小便笃定长大后要创业。2013年,17岁的熊胤江和朋友组织了一次支教活动,在四川成都的南宝山。“汶川地震时,羌族的寨子都被震垮,于是政府在南宝山为他们修了房子,住在那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熊胤江说。也是在这儿,他遇见了今后并肩作战的创业伙伴——程唐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胤江和程唐盛

山里住宿条件有限,熊胤江、程唐盛与另一位同学只能挤在一个房间、两张床上。十六七岁的少年,很容易打成一片,因为没有娱乐活动,聊天成了每天睡前的保留节目,他们很自然就谈到未来想做什么的话题。

“我想创立一家科技公司。”听到程唐盛的回答,熊胤江愣了一下,相比于老师、宇航员、奥运冠军,这是他从未从别人口中听过的理想,心里微微感到震撼。可距离未来还有很远,熊胤江并不确定两人间的缘分能维持多久,更无法预测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否一致,于是,只轻轻地附和了一句“挺好的,我也这样想”。

支教结束后,他们便各自回归自己的生活。熊胤江去美国完成高中学业,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念完了计算科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AI算法及市场应用;程唐盛则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主攻物理学和材料学,后又于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读博,师从全球“相变材料光计算”第一人。

从国内到美国再到英国,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大三那年,两人都交换去了英国念书。“伦敦不大,见面很方便,所以我们基本上每天都混在一起。”熊胤江说,和高中时一样,他们又做了“开灯计划”项目,带着小朋友们来到内蒙“看世界”。

“那时,我们决定不久的将来要一起做科技公司。”多年前埋下的种子在此刻发了芽。毕业后没多久,熊胤江就创立了一家做AI软件的公司,积累了一些AI算法的市场化经验,还拿到Y Combinator和其他天使投资人的意向。与此同时,他正着手准备光本位的创立,并成功募到投资。

“我手里有两个选择,留在美国或回国。”熊胤江选择了后者,在国内创立一家光计算芯片公司。彼时,全球做光计算芯片的公司屈指可数,谈及原因,他说:“我们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很早之前,熊胤江与程唐盛就锚定光计算领域。2017年,MIT发布了第一篇光计算的Nature文章,随之涌现了一些创业公司。那时,产业链还属于“真空”阶段。之后,程唐盛所在的牛津团队又在学校里发表多篇刊登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文章。

“从2017年到2022年,我们团队在实验室里不断研发迭代,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度。”熊胤江判断,光计算技术已完成0到1的学术科研阶段,无论是光计算芯片的产业链,还是团队掌握的技术都在逐渐成熟。于是,2022年4月,光本位应运而生,熊胤江负责整体运营,程唐盛负责研发攻关及工程化落地。

02

成立2年完成四次流片

算力密度和算力精度达到世界前列

“光计算是引领下一代算力发展范式的技术方向。”熊胤江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对市场作出判断。

自OpenAI发布Chat GPT后,一系列大模型产品横空出世,AI从一个伪命题到迎来其历史上最快速的发展和创新阶段,引爆算力需求;另一方面,后摩尔时代,晶体管密度增长速度放缓,制程工艺逼近物理极限,电子芯片已无法满足。此外,受地缘政治影响,一些国家对华层出不穷的技术出口限制,特别是对光刻机等关键制造设备的控制,限制了国产芯片在先进制程技术上的发展,市场供不应求。

基于此,算力已成为AI企业的军备竞赛,大算力、低功耗且成本可控的AI算力芯片是AI发展的刚需。

“光计算芯片可以解决这些需求。”据熊胤江介绍,在传输过程中,光计算芯片无热电效应、损耗极低,成本是电子芯片的十分之一;其次,光计算芯片以光速传输,难点在于光的调控,“不同于传统硅调制,光本位以相变材料为平台基础,能做到连续可调可控”;在信息密度上,光计算芯片可以运用多个波段的光同时进行并行运算,不会彼此干扰,从而成倍提升算力。

光本位将这些优势集于一体,让芯片的算力密度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做到电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此外,光本位做的硅光工艺平台由CMOS改造而成,不依赖先进制程技术,流片成本仅为先进制程的电芯片的流片成本的几十分之一,能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迭代产品。

“我们第一次流片是2022年7月,目前我们流了算力密度和算力精度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光计算芯片。”熊胤江语气中透着自信。今年,光本位完成业内首个128*128矩阵规模的光计算芯片流片、完成光计算芯片光电合封封装测试和电芯片ASIC投片。

光本位在流片上能高速推进,源于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从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这是一条长且难的路,所以先找了各个部门的关键人物一号位,这决定了我们有做出期望产品的能力。”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光本位团队规模虽不大,但胜在架构完整且拥有出众的技术背景。

据了解,光本位的首席科学家在中科院和牛津大学有超过十年的光计算和材料领域的研究;顾问是牛津大学MPLS院副院长、应用纳米材料教授、“相变材料光计算”第一人。此外,整个研发团队还覆盖硅光、模拟IC、数字IC、算法、软件、硬件、封测等7个子部门,各部门领头人在行业里都积累了几十年经验。

03

要做全世界最好的光计算公司

成立不过两年,光本位不仅拿到2轮融资,披露融资金额逾亿元,还与联合微电子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光计算产品落地。可见,无论是资本还是业内,都对这家初创公司抱有信心,光本位从0到1的发展似乎也算平稳。

“平稳是我的心态,公司发展其实挺一波三折和惊心动魄的,尤其是在成立第一年。”回忆起最艰难的时刻,熊胤江记忆犹新。2022年,光本位完成两次流片。彼时,公司连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流片的设计在苏州的一间出租屋里完成。一直到2023年4月,团队仅有六七个人,他们一起熬过了一段艰辛的日子。

“我们拿到一点钱,就要立马投入研发和流片。”熊胤江告诉张通社,产品的研发和迭代是第一位,那段时间,员工的工资都由他们创始人垫付。“我们半年都没领过工资。”他语气轻松地道出当时的困顿。

摆在熊胤江面前的另一问题是年龄。成立光本位时,他不过26岁,在以经验为上的创业市场,年轻并不吃香。

“我和首席科学家一起出去,人家会对他说都带着学生出来创业了。但我觉得我们要理解别人,换成我,我也这么想,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扭转别人的想法。”熊胤江并不认为年龄会成为他的障碍,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新入局者,做什么都是困难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和行动。

“创业路上虽会遇到挫折,但只有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只要不放弃,就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这位年轻创业者有着自己的心气儿和执着。

“我觉得如果我们的产品要大规模地商业化,应该在三年左右。”熊胤江说道,公司的生存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他希望能够持续拿到融资,让公司有三至五年的现金储备,从而能在研发上心无旁骛。

成立光本位对熊胤江来说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在他看来,如果自己早上醒来不是在做创业这件事,那简直是浪费生命。

“现在还只是个开始,路还很长,因为我们要做全世界最好的光计算公司。”熊胤江很笃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