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世人皆知秦始皇嬴政以其暴虐无道的统治闻名,但即便如此,他在选择殉葬方式时,却是以兵马俑替代真实士兵,为他死后陪葬。
可当朱元璋同样面临死亡之际,他却颁布了一项与秦始皇截然相反的命令,使得他的下葬过程显得极其骇人听闻。
翻阅明史的相关资料,我们不禁为其中所描述的恐怖场景感到胆战心惊。
皇帝离世,人殉再次兴起
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离世,皇位传承至皇太孙朱允炆。新帝即位之际,他公开了太祖生前的遗嘱,其中一项震惊朝野的决定是要求后宫众妃为朱元璋殉葬。
这一史实也在明史中得到了确切的记载:“太祖崩逝后,有四十六位妃嫔陪葬于孝陵,其中直接殉葬的宫人达数十人。”当这封诏书昭告后宫之时,那些原本已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妃嫔们,更是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她们不再只是为失去皇帝而哭泣,更是为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而悲恸。
早在先秦时期的古籍中,就已有人殉的记载,描述了天子、诸侯和将军、大夫在死后以活人为其陪葬的残酷场景。然而,随着时间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活人的价值远超于此,因此自秦汉之后,人殉这一残忍的事情开始逐步的消失。虽然明朝之前,还有人殉的情况发生,可这已经是寥寥无几的个别情况。
在得知要为先帝殉葬的消息之前,朱元璋的后妃们大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必面临这样的命运。
那么,朱元璋为何选择恢复这一早已被废弃的人殉制度呢?这背后其实深藏着他对皇权极度渴望控制的心理。朱元璋,这位从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至天下最高位的皇帝,在尝到皇权的甜头后,便再也无法放手。他深知皇权的重要性,更知道为了维护朱家江山,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手段。
让后宫众妃为他殉葬,正是他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后宫干政的举措之一。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朱家子孙手中的皇权稳固无虞。因此,他重提“人殉”这一残酷制度。
然而,根据明朝的殉葬制度,原本册封为贵妃及以上封号的妃嫔、以及生育皇子且皇子已封藩的妃嫔,是有资格免于殉葬的。但在朱允炆公布为先帝殉葬的旨意后,后宫中顿时一片混乱。即便是已生育过的妃嫔,也有人被无情地强迫殉葬。
所有后宫,全部殉葬后
在朱元璋的46位后妃中,自然有不愿陪同他一起赴死的,那么她们的命运又会是如何呢?据明史记载,宫中的侍卫和太监将负责“协助”她们走向生命的终结。
对于那些不愿就死的宫妃,她们被强制带到太师椅前,只见上方悬挂着一条冰冷刺骨的白绫。这些宫妃只能自己爬上太师椅,将脖子伸进白绫圈套,默默等待死亡的到来。若她们此时仍抗拒不从,侍卫们便会强行将她们按在椅子上,用白绫紧紧勒住她们的脖颈,直至她们窒息而亡。
更为残忍的是,那些朱元璋宠爱的妃子,结果居然成了死法更痛苦的角色。为了让这些嫔妃在死后保持容貌,太监会采取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向她们体内灌注水银。虽然水银的腐蚀性并不强,但大量灌入仍会令人痛不欲生。更可怖的是,这种灌注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注射,而是要先在宫妃的身体上切开一个口子,再将水银倒入其中。整个过程不仅残忍,而且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当然,还有第三种更为决绝的死法。
在明史的记载中,有一些嫔妃是被士兵直接杀死。这样的死亡方式,会更快一些,宫妃们可能还没来得及感到太多的痛苦就已失去生命。
更为残酷的是,有些宫妃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关进了密不透风的棺椁之中。她们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因窒息而痛苦挣扎,最终惨死于其中。出于求生的本能,她们在棺内会剧烈地抓挠,因此,这些宫妃往往以扭曲的姿势离世,手上的指甲也可能在绝望中脱落。
但朱元璋的残忍不仅限于有册封位分的后妃,还有15名无辜的宫女也未能幸免。在处理这些宫女时,侍卫和太监更是毫不留情。由于她们地位低微,即使遭受非人的折磨直至死亡,也不会有人追究责任。因此,在朱元璋下葬之前,他的后宫中充满了撕心裂肺的哀号和绝望的哭喊。
简单的圣旨,就让这些嫔妃和宫女的生命从此终结。这些人加起来有61人,这样的数字,让人胆战心惊。
学曹操的疑冢
那些后宫嫔妃被处理后,朱元璋自己的棺椁也开始离开皇宫前往他的陵墓。然而,朱元璋生前对出殡仪式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安排,使得他的死亡笼罩在一层诡秘的氛围中。
为了让死后可以得到安宁,朱元璋学习了曹操疑冢方式,让自己死后的埋葬复杂异常。据明史记载,出殡当日,竟然有13具形制规格完全相同的棺椁同时出现在13个城门口。这引发了学者的广泛猜测,有一些人觉得这13个棺椁,除了朱元璋的一个,剩下的都是被殉葬的妃子。她们不仅要成为牺牲品,甚至还变成了朱元璋的“疑棺”,这足以体现朱元璋的冷酷无情。
由于出殡时出现了13具棺椁,大家都对此事进行讨论。很多人觉得朱元璋的棺椁肯定没有葬入明孝陵中,而是被安置在明代的朝天宫。这样的传言使得明孝陵在夜晚时分,时常被人听到女人凄惨的啼哭声。
人们纷纷认为这是朱元璋的马皇后在独自守护庞大的帝陵时,因无法见到丈夫朱元璋而发出的哭声。因此,这13具棺椁无疑为朱元璋的下葬过程增添了一层恐怖和神秘的色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