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晨八点多,67岁的却尔吉乐大爷在老伴儿的搀扶下走进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诊室。鲍荣医生立即起身一边询问患者情况,一边进行触诊。“您这是肋骨骨折,我给您捋一捋。”鲍荣医生说。

只见鲍荣医生含了一口药酒,“吱——”诊室内响过一声悦耳的口哨声,药酒被喷撒在却尔吉乐大爷的肋骨患处,鲍荣医生迅即用手在患处摩擦几个回合,仅用了几分钟,却尔吉乐大爷痛苦的神色就缓和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荣医生用蒙医整骨疗法为却尔吉乐大爷复位骨折患处。(摄影:张春颖)

却尔吉乐大爷对鲍荣医生连连竖起大拇指,说:“鲍医生,您这手法太神奇了!我刚才疼得都不敢大口喘气,您摩擦了几下就好多了。这蒙医正骨术真是神了!”

鲍荣医生为却尔吉乐大爷治疗肋骨骨折采用的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正骨疗法。蒙医正骨疗法是草原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跌伤、骨折、脱臼等创伤时,创造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正骨疗法。以手感整复和力学固定为主,喷酒按摩为内容,因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开刀手术,疗程短、费用低、痛苦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而受患者青睐。

通辽市科左后旗是蒙医正骨疗法的发祥地。鲍荣医生自小跟随父亲学习蒙医正骨疗法,是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我十几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蒙医正骨术,亲眼目睹了他用蒙医正骨疗法治愈了很多患者。这种治疗方法非常受患者的欢迎,甚至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在耳濡目染中,我坚定了深入学习研究蒙医正骨疗法的决心。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蒙医正骨疗法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蒙医正骨术的魅力,培养更多学生让它得到更好的传承,让更多患者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的哈申嘎日哈医生已经成长为技术精湛的骨科医生。(摄影:张春颖)

“小朋友,今天感觉怎么样?注意不要牵扯到骨折部位,这样你才能恢复得更快。”鲍荣医生的徒弟哈申嘎日哈医生一边为小患者检查恢复情况,一边细心叮嘱。2016年,哈申嘎日哈开始跟随鲍荣医生学习蒙医正骨疗法,现在已经成长为技术精湛的骨科医生。“传承蒙医正骨术对于一个医生而言,是传承优秀的医术;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医学,喜欢咱们蒙古族的蒙医正骨疗法。能够有机会进入骨科并且跟随鲍荣老师学习,接受这项传承,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要踏踏实实学好这项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承人。”哈申嘎日哈医生说。

来自奈曼旗的34岁患者王友贺是家里的顶梁柱,不慎摔伤导致股骨颈骨折。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将严重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听说蒙医正骨疗法不用手术也能进行复位,而且愈后效果特别好,王友贺一家辗转来到科左后旗求医。“我是股骨颈骨折,听说咱们这蒙医整骨医院接骨接的好,还不用开刀,我就来这儿了。大夫用按摩手法就把骨头复位了。从开始治疗到现在20天左右,愈合非常好还不遭罪,很快就能出院了。”王友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送来的锦旗挂满了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的走廊。(摄影:张春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西方医学不断地融入,蒙医正骨疗法与时俱进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走向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2011年,蒙医正骨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9年,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被列为“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项目保护单位。现有国医大师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 2名、市级传承人 2名,蒙医正骨临床医师28名。来自吉林、辽宁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内外地区的患者慕名而来,每年诊治骨伤患者2万余例。蒙医正骨疗法在守正创新、不断传承中,惊艳了全世界。

来源 │科左后旗融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