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腾讯启动的“碳寻计划”公布终选名单,有13个项目从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共获得亿元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在全球变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的“最后一公里”,因为即使做到完全不排放,为了减碳,也需要把之前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回来,“碳寻计划”是目前为止CCUS领域中金额最大的资助计划。 2023年3月,腾讯启动了“碳寻计划”,首期聚焦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 以及基于技术的碳去除解决方案。腾讯还承诺在三年内投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2800万美元),推动下一波绿色创新浪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由于“碳寻计划”聚焦的是前沿技术的工业场景落地,在项目评选中“碳寻计划”的评审委员会融入了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腾讯等不同的视角,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华润集团、河钢集团、红杉中国、经纬创投等,来共同判断技术的先进性和落地可行性。

腾讯碳中和高级顾问翟永平提到,此次评选出的碳寻计划终选名单技术水平与国际顶尖水平相当,同时,这些技术也具有中国特色。比如,中国占世界54%的钢铁产量,钢铁碳排放占世界的65%、减排压力巨大,而“碳寻计划”试点支持赛道的技术主要覆盖钢铁和电力2个减排大头。

以入选的北京科技大学项目为例,该项目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钢渣捕集CO₂,相当于“钢渣+CO₂=石头”,这个被称为“矿化”的过程又能产生用作铺路和盖房的板材,做到“变废为宝”;此外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还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高炉渣替代商用吸附剂捕集CO₂,不仅省钱,还形成了从落叶(高炉渣)到化肥(吸附CO₂)的自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钢渣加入二氧化碳做成的砖头。

这些减碳技术对于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至关重要,未来中国出口到国外的钢铁在低碳标准上可能会有所提高。“以前是谁多用化石燃料,谁就有企业竞争力;现在谁能把二氧化碳捕集下来,谁就有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河钢集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田京雷表示。

南都记者了解到,“碳寻计划”终选名单里的项目将陆续在今年和明年完成试点建设,希望成为CCUS领域的“最佳可用技术”,推动CCUS在中国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同时,今年第二期“碳寻计划”将扩大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前沿的低碳技术,在CCUS和碳移除技术的基础上,希望覆盖包括长时储能等更多创新技术,并与更多的国内外相关产业伙伴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助力技术跨越死亡谷。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