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京东HR的一系列新举措,比如早上9点打卡,晚上6点前下班需要接受工作量饱和度考量,午休时间缩短为1小时且不能熄灯等…这些新举措引发了不少质疑性讨论。考虑强哥一直把员工当兄弟,京东出来做了一些回应,内容很是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多名京东员工认为,除京东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午休时间长达2小时,甚至熄灯睡觉”,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几乎、互联网公司

先说“几乎”,这几名京东员工对业内情况的了解可见十分到位,用了几乎,意味着绝大部分,这个是符合现实的,因为互联网大厂里的确有一家午休时间达到2小时,且午休时会熄灯,员工还可以自带行军床躺平午休,那就是离职员工好评率遥遥领先的腾讯。

再说“互联网公司”,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提法有什么不对劲,这说明你对互联网行业被强监管缺乏切身体会。外滩峰会后马爸爸被围殴,互联网公司成了惦记老百姓几捆白菜、无视国家卡脖子难题的贪婪自私之徒,从xx日报到某音某博平台都在极尽羞辱这些公司和其创始人。

对此,强哥领导下的京东摇身一变,开始自称“新型实体企业”,意思是京东和互联网公司就此割席,咱融入广大实体企业的汪洋大海啦~此骚操作固然是zz安全意识的体现,但也留下了些许隐患,从企业估值方式,到企业创新动力,也会像实体企业看齐,这不求仁得仁,增速也像实体企业看齐了…

2、“京东管理非常松散,有员工下午两点半才开始工作,比国企还国企”,这里的关键词是“国企”,不对呀,怎么骂人呢?国企明明是一个名词,在京东的人口里,怎么成了形容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京东人不知道,现在大学生进了国企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就叫“上岸”,可见在大学生眼里,京东还在海里泡着,每天跌宕起伏的,离岸边还很远。

正所谓看不顺眼是相互的,真没想到,京东人如此鄙视国企。不过也说明目前在民企界,大家对国企的效率之低还是有目共睹的。

前几天李迅雷就说过,中国做软件的上市企业里面,基本上都是民企,原因就在于民企能够更好地回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毕竟软件需求是非常个性化,你很难要求两点半上班,四点半开始等待下班的国企员工能回应客户需求。

对国企来说,垄断一块资源,自己就是战略企业,投资个项目,能干出来自己就是“耐心资本”,不能干出来,就是坚持长期主义,上面有什么新名词,他们第一时间往身上套。都是玩zz的高手~

3、“近年来京东增速下滑,而其他互联网公司实行了11+11+6考勤政策,业绩得到了高速增长”,这里的归因十分牛逼,如果管理者脑子没有被驴踢,应该不至于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这实际上把京东的低增长甩给了底层员工,把高层自己做的破事恶心事全给摘干净了。

拼多多营收利润大涨,主要还是业务布局得好,一心一意谋发展,没搞那么多花花肠子。并且,人家老板确实没有成天喊着把员工当兄弟。拼多多极其恶心的加班制度背后,是变态高收入支撑着,基本逻辑是统一的,但只要求工作量,不提收入增加的老板,都在耍流氓。

4、最后把逻辑圆一下,防止有人把锅全部扣京东HR头上。京东HR的操作并非全部有问题,甚至整体也谈不上什么大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学好”。

但京东不学好,即有内部压力驱动的因素,更是大环境鼓励的产物。那些官员们、国企领导们可无法切身体会年轻人今天的求职处境。

他们脱离这个社会基本面太久,一会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会鼓励民企大显身手,搞得京东这样的企业一会儿从互联网公司变成新型实体企业,一会儿看隔壁互联网企业营收股价双丰收,又开始自称互联网公司了。

复旦大学的陈钊教授说,只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资本扩张的过程就是大显身手。言外之意,其实政策里对资本无序扩张的表述,都是情绪性、模糊的,根本无法判断企业究竟在干什么。

当企业被各围殴之后,各家倒是老老实实不扩张了,但年轻人也就找不到岗位了,反过来企业找寻发展不力的原因,领导人习惯性甩锅给底层员工——京东50万人总有一些代打卡、懒惰分子,且仗着大环境不好使劲压榨员工。

所以,本质上是宏观政策上的紊乱后遗症,一层一层传递给了企业管理者和底层员工。这个基本逻辑要看清楚。

当然,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穿越周期是恒定目标,但不敢承担责任、滥用员工耐心,这也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不管什么样的情况,企业管理者都必须真正尊重员工,把员工当成有血有肉有家庭有情感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激活员工的自觉性、创造力,远离低端劣质的内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