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多种多样。

敬如宾、齐眉举案、夫倡妇随等,每一种都显得颇为美好。

《道德经》中,老子阐述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启示我们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有时,做得太多反而会导致纠结不清,出现过度反而适得其反的情况。

一旦过度劳累,不仅自己疲惫不堪,还可能让对方感到不满。

家庭生活中,夫妻相互配合,可以轻松愉快地共同劳作。如果妻子过于能干,让丈夫变得无所事事,或使丈夫生活在自己的操控之下,那么很可能会引发不幸。

因此,妻子们,以下几件事情虽然可以做,但切记不要做得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作为妻子,可以奋力赚钱,但不应完全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在西汉时期,富家女卓文君下嫁给了贫穷的司马相如。

婚后,生活变得艰难,他们不得不卖掉马车,开了一家小酒店。

在那个封建社会,卓文君勇敢地抛头露面,在酒店中卖酒,也支撑着司马相如的学业。

然而,当司马相如成为官员后,他却改变了心意。

面对丈夫的变心,卓文君写道:“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离簁。”

常言道:“养小白脸”,这是对那些依赖女性的男人的贬低。

如果一个女性非常能干,月收入足以养活七八人,这是否意味着男人就可以游手好闲?显然不是。

张弘曾说:“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

古人也有相似的观点,如黄梅戏中所唱:“你挑水来我浇园,你织布来我耕田。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夫妻共同为家庭努力,让男性体验赚钱的艰辛与快乐。在丈夫未能承担养家责任时,妻子还应给予激励和监督。

或许男人赚的钱不如女人多,但只要共同努力,家庭就能充满活力,夫妻地位相等,无需看对方脸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作为妻子,可以提出意见,但不应替丈夫做决定。

家庭的主导者是谁?这是妻子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如果妻子完全当家,不仅自己会疲惫,还可能陷入“头发长,见识短”的局限思维。

在《秋灯琐忆》中,秋芙嫁给了读书人蒋坦。

蒋坦婚后考中秀才,但在乡试中两次落榜。

面对丈夫的失意,蒋坦想要放弃,秋芙为他做出决定:“人生多被俘名误,念当时,萤飘虫老,几人词赋。如此葫芦依样画,怎免樵夫笑汝。”

秋芙认为功名虚无,选择及时行乐。

然而,丈夫的放弃导致家庭陷入困境,最终无法挽回。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成名是最佳选择,放弃需要慎重考虑。因为没有成就,家庭也会衰败。

通常,在好的家庭中,夫妻在小事上有自主权,但大事一定会共同商议,最终决定权在丈夫手中。

妻子可以提出建议,鼓励丈夫追求理想,但不应独断。毕竟,一次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影响。

重大决策如创业、跳槽、投资等,都不应草率。我们应该鼓励丈夫成为有主见的人,而非在女性主导下失去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妻子,可以尽孝心,但不要独自承担照顾公公婆婆的责任。

作为儿媳,是否孝顺公公婆婆似乎没有明确要求。

但现实生活中,如果丈夫整天围着老人转,家庭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妻子会帮忙照顾老人。

古人云:“妻贤夫祸少。”

妻子在家中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丈夫才能安心工作,赚取更多的收入。

尽好妻子的本分是必要的,但妻子不应独自承担起照顾公公婆婆的全部责任。

心理学上有“责任分散效应”,由此产生了“旁观者效应”。

如果妻子包揽了所有孝顺的事务,其他家庭成员可能会袖手旁观,尤其是丈夫的兄弟姐妹,可能会认为有人照顾老人,自己就可以逃避责任。

当孝顺的责任全压在妻子一人肩上时,往往吃力不讨好。不仅要承担经济压力,还要面对各种琐事和非议。

孝顺是所有子女的责任,应分担给每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应抽出时间陪伴,避免遗憾和产生理所当然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警世通言》中提到:“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作为妻子,即使再有能力,也要展现柔弱的一面,学会做一个需要依靠的女子。

懂得示弱的妻子,反而能赢得丈夫更多的关爱,突出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给予他足够的尊严。

聪明的妻子,在努力的同时,会邀请丈夫共同前行,而非独自飞翔。

夫妻携手,才能共度一生。如果一个人走得太快,另一个人可能会迷失方向。

做人,帮助是本分,但过度的帮助可能滋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