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是众声喧嚣,善良之人常遭遇欺侮。

从人的天性来讲,被人尊重会让人心情愉悦,这也符合我们的期望。

然而,无法避免的是,总会遇到轻视你的人。毕竟,素质低下之徒众多,比你优秀者也比比皆是。

或许你为了拓宽人脉,或是为了自身发展,而主动去迎合那些看不起你的人。但这样的做法,实则是大错特错。

将自己贬低至尘埃,只会助长对方的傲慢,对你并无益处。

需要从长计议,逐步改变彼此的互动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战国时代,智者鬼谷子培养了纵横家苏秦和张仪,从而改变了天下的局势。

他的三句箴言,让原本处于下风的张仪,反超了苏秦,后发制人,成为人生赢家。这三句话可谓是应对轻视者的良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认清自我,冷静应对。

苏秦和张仪学成后,一同离开鬼谷子

苏秦直接返回故里,短暂与家人团聚后,便前往秦国,试图游说秦惠文王,希望能一展抱负。

然而,惠文王却冷言相向:“你尚未成熟。”

苏秦在耗尽盘缠后,失望而归,想起鬼谷子的教诲:“若游说失败,只需深入研究此书,自有收获。”

于是,苏秦苦读《阴符》一书,百读不厌。之后,他前往赵国,成功游说燕、齐等国,促成六国合纵,使秦国多年不敢侵犯。

张仪则前往魏国,未受重用,后又至楚国,遭遇更甚,甚至受到侮辱。

在张仪一筹莫展之际,苏秦派人寻找到他:“同窗一场,理应相互扶持。”

然而,张仪发现苏秦的款待并不公平,自己只能吃青菜萝卜,而苏秦却大鱼大肉。

面对苏秦的轻视,张仪虽然心中愤怒,但他忍住了。

离别时,苏秦说:“送你黄金一笏,自行安排。”

面对羞辱,张仪深思熟虑,避免了冲动之举,也没有与苏秦正面冲突。

求富人办事,无论昔日的同学或朋友,都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只能怪自己无能。

人最可怕的,不是无能,而是缺乏自知之明。

智者会在被轻视时,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不轻举妄动,更不会以卵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相益则亲,相损则疏,益者,利之也;损者,害之也”:提升自我,以利益为纽带。

张仪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前往秦国。既然苏秦能联合六国抵抗秦国,那么他就能助秦国攻破六国。

张仪抵达秦国时,正值秦惠文王为六国联手对付秦国而忙乱之际。

张仪献策“各个击破”,很快得到秦国的重用。

张仪站稳脚跟后,同行之人贾舍人透露了真相:“我能了解你,全因苏相国的安排。”

当张仪有了地位,苏秦也开始重视他。

按照苏秦的计划:“我控制六国,你控制秦国,我们相互合作,共享利益。”

人际交往,往往并不单纯。你无用时,别人自然轻视你;你富有、有地位时,别人自然会尊重你,与你平起平坐。

俗语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多数社交基于利益交换;最佳的社交,其实是利益互换。

努力提升自己,是对轻视你的人最好的回应。

将轻视视为压力,促使自己反弹。

多读书,多策划,积累人脉和财富,提升自己的价值,再去人群中,你将获得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保持冷静,把握时机。

观察事物变化,了解生死兴衰的规律,具备预知能力。

任何舞台,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那些轻视你的人,或许一时风光,但随着时代变迁,也会跌落风口。此时,你轻松占领风口。

张仪在秦国积极工作,却未建议秦王采取激进行动。

苏秦卷入齐国纷争,不幸身亡。

张仪得知苏秦的死讯,欢喜地说:“今日终于是我扬眉吐气之时。”

他代表秦国,游说魏国、楚国,形成六国依附秦国的格局,打破了苏秦所设定的天下大局。

要彻底战胜轻视你的人,不必急于求成,可以耐心等待,甚至耗费数年、数十年的时间。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对方脆弱的一面。毕竟,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人生沉浮是常态,当对方走下坡路时,你更进一步,就可能站在上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诸葛亮曾评价:“苏、张擅长辩论,但不能结盟发誓。”

在世上,谁都不应轻视他人。世事无常,今日河东,明日河西。

当你嘲笑他人时,很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命运给你一个低谷,并非坏事,你应该抓住机会,崛起。

别人给你难看的脸色,别介意,要知道,那是因为你自己还不够强大。

讨好他人无用,讨好自己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