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一流”建设中,从西湖大学、康复大学到空天信息大学,各具特色的新型大学慢慢出现,为高等教育事业有了不一样的东西。
近日国家文物局在甘肃兰州召开的座谈会上,释放出了“文化遗产大学”筹建工作的新信号。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在会议上强调了文博人才培养对于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在教育部等单位的支持下,积极筹备“文化遗产大学”,推动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文博人才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这所大学的名称从最初的“中国文化遗产大学”变为了“文化遗产大学”,去掉了“国字头”。这一变化并不意外,近年来教育部对于高校名称的管理日趋严格,“国字头”高校的审批难度极大。为了更务实、更高效地推进筹建工作,选择更为低调的名称是明智之举。
尽管官方尚未公布具体的组建名单,但我们可以从已有的线索中推测一二。考古学作为与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将成为“文化遗产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内高校中,西北大学等院校在考古学领域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卓越的成就。
由于西北大学的考古学是其王牌学科之一,且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因此其参与程度可能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西北大学将完全置身事外,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合作研究、教师交流等方式,为“文化遗产大学”的建设贡献力量。
西安交大和兰大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高校,也有可能成为“文化遗产大学”的组建单位。这两所大学不仅办学实力雄厚,而且在文化遗产领域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例如,兰州大学建有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并成立了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则与陕西省文物局共建了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这些研究机构和平台将为“文化遗产大学”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除了考古学领域的支持外,“文化遗产大学”的建设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涉及历史学、考古学等传统学科,还需要与现代科技、管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相结合。因此,在组建过程中,需要广泛吸纳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
对于“文化遗产大学”的筹建工作,应该充满期待和信心。这所新型大学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水平和质量。
也应该看到,“文化遗产大学”的筹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遗产大学”将成为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的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