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夏季都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

他们“爱挑”五岁以下的小朋友“下手”,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出自同一个家族——肠道病毒,

因此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

但又有所区别。

很多朋友们说:

“手足口病症状和疱疹性咽峡炎这么像啊!”

“这可怎么区分和预防呀?”

这不就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亦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和密切接触传播。

二、两者都属于自限性的疾病,但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

三、每年的5-7月为高发期。

四、易感人群都为5岁以下婴幼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疱疹位置不同

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孩子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

感染手足口的孩子除了口腔部有疱疹外,孩子的手、脚、肛门周围也会出现小疱疹和或小溃疡。

二、发病症状有所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一般是先发热、再出疱疹,且多为突发性的高热,体温在39-40°左右,孩子咽痛明显,食欲明显减退。

感染手足口病的孩子一般为低热,咽痛症状较轻,也可能伴随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病程及发病风险不同

手足口病多数症状较轻,一般1-2周左右自愈。但重症(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脊髓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1-2周左右自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因此预防措施基本一致:

及时接种疫苗。目前我国有肠道病毒71型疫苗(EV71疫苗),其作用是预防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EV71疫苗虽不能预防其他种类的肠道病毒,但EV71病毒正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的罪魁祸首,所以越早接种它越好。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程序为接种2剂,间隔一个月。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

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患儿,应速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尽量家中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一般需要2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