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去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日本期间曾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14个初始成员国包括美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加入,美方称其为了促进了美国和其他国家“跨地区合作”。然而这份打着“经济”名目的协议本质上作为美国加快部署对华战略竞争的主要国际制度工具,其签订伴随着美方叫嚣“将中国从全球的供应链的环节剥离”,在同一时间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相继访问欧洲,要求各国全方位“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提到,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围堵,美方拉拢各国“拒绝使用中国产品”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以用很差来形容。《纽约时报》曾刊文称欧洲的立场摇摆,他们对美国承诺要和中国保持距离,实际上却很少有国家真的如此做。美媒还不忘顺带抱怨IPEF的作用几乎为零,催促政府“拿出真正的手段”来使用这一工具。该框架的另一个作用是打压中国的经济,以求让美国控制关键资源、技术和供应链环节。对此贸易代表戴琪甚至不加遮掩地称,组建IPEF就是为了反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7日,“印太经济框架”(IPEF)部长级会议在密歇根州底特律举行,14国代表悉数到场。美国官员宣布他们已经在框架内供应链领域达成一项协议,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这是IPEF签订后美方首次签订类似协议,但后续美国代表数百家企业的30多个商会团体马上提出异议,并向美国政府发出一封联名信,信件内容大致是指责政府居然牺牲了自己国家企业的利益,让他们在出口过程中陷入“不必要的损失”;且这种举动应该提前告知美企,政府对华竞争不应该“失去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分析则认为,事实证明美国在对自己企业“下手”方面,也是毫不留情。此前业内人士认为,对中国商业竞争和供应链对抗问题上,最难处理的恰恰是本国企业。因为美企的关键投资对象、贸易方向大部分都在中国,在中美贸易仍然火热的当下,任何限制中国对外供应链出口最容易受“伤害”的就是美企。且目前没有很好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以至于新协议签订后美企联名反对,未来拜登政府甚至可能因此吃到诉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还有,针对外界的强大压力,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却表态称:联名信中对该协议的描述存在误会,理解也是错误的,这说明美方并未有回头的想法。对此有评论称:“拜登如此闹下去,明年当选就会受影响;对华贸易和出口是很多大企业的基本盘,他们并非是不支持对华打压,而是对损害自己利益非常不满。再加上之前芯片封锁事件,让国内很多半导体商人和寡头对其怨恨颇深,现在又开始玩这一套,他难道真的不在乎自己的选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