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日本外相林芳正本月25日宣布,日政府下一步将会在全球发布介绍“处理水”排海计划的多语种视频,以方便全球消除对日本排放废水的“误解”。当前日本方面已经投放了英语版的相关视频,下一步将会在全球同步发布中文和韩语版的视频。 虽然日本此举表面看似“有诚意解释”,但这件事的根本性质从未改变过——上百万吨的核废水将很快流入太平洋,对生态环境产生“未知的影响”,人类对于核物质的研究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日英媒《卫报》发表一篇文章论述和日本“核生态”有关的话题,这次西方媒体并没有站在日本的一方。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提到,核废水排放的源头正是2012年当地的灾难性事件;公开资料显示,在当年电站事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海底沉积物中的铯浓度超过每公斤10万贝克勒尔,严重破坏了生态。日本为了展现对全球“负责”的态度,宣布定期使用渔网将港湾内的鱼类清除,防止它们逃离港口,而这些福岛附近生活的鱼类成为研究核污染水域的关键手段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而《卫报》表示,福岛附近的鱼类情况不容乐观。今年5月一条核电站港湾内的“辐射鱼”被捕获,其体内的放射性铯含量达到每公斤1.8万贝克勒尔,超过最高安全标准180倍左右。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抽样发现44条类似的“辐射鱼”体内核物质含量超标,这种情况很常见。且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核电站港湾之外的水域也有捕捉到日本“辐射鱼”的记录,这让人怀疑日本方面的控制是否有效果。总之就是,事实证明这件事引起争议的原因“并不令人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分析则指出,《卫报》的报道并没有直接批判日本排放核废水的行动,但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日方所说的“排海毫无危险程度”的荒唐。当前在核废水相关海域已经捕捉到了很多条类似的“辐射鱼”,其体内充满超过安全标准的核物质;这就证明他们所说的理论是存在问题的,而非绝对具有安全性。美联社之前也报道称,为了淡化这一事件的影响日本在多家媒体平台上发布所谓的“论证核物质氚的影响”,但这种偷换概念的方法隐藏了核废水中还存在其他多种有害物质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还有,《卫报》在文章最后提及核废水排放计划遭到中国政府和韩国反对党的批评,并引起一些太平洋岛国的不安,但岸田文雄在之前的声明中表示他们“希望各方拿出基于科学证据的讨论”,这无疑是对中韩的强硬回击。对此有评论称:“说起环保而言,没有哪些国家比欧美更标榜所谓的‘环境保护’了;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环保组织对日本排放核废水都有各种不满和指责,但一些国家授意西方的环保组织‘闭嘴’后,现在他们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含蓄地抨击一下日本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