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战争已经一个星期了,没有停火迹象。希望这不要像东乌克兰那样,打成持久战。这将使两国人民生灵涂炭。

阿塞拜疆的土耳其制TB-2无人机下传的亚美尼亚车队图像,这是在攻击前的最后时刻

土耳其TB-2是不错的无人机,但依然是中空低速的

以色列的“赫尔米斯900”在得到阿塞拜疆一方的使用

战斗双方都继承了苏联时代遗留的装备和战术,但阿塞拜疆方面对无人机的使用很引人注意,大量用于打击亚美尼亚防空力量和装甲力量,取得显著战果。这引出一个问题:无人机战争的时代到来了吗?

无人机在反恐战争中已经大量使用,但在使用上依然是零星的,很少有大量出动无人机用于同一场战斗的情况。无人机战争不是这样的零星使用,而是要在同一场战斗里大量使用的。必须说,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里,依然属于零星使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很难做到集中的大量使用。无人机战争的时代会到来,但还没有到来。

无人机要察打一体早就没有问题,要做到自主飞行更是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任务控制。这包括对发现目标(O)、识别目标(O)、确定攻击(D)、执行攻击(A),简称OODA循环。

任务控制有两大技术路线:遥控与自主。遥控比较常见,由操纵员在远方的地面站(或者空中遥控站)遥控。遥控不一定是全程控制OODA,可能只控制OO部份,由无人机自主执行DA部份,。不久前DARPA与人类飞行员在F-16飞行仿真器上的模拟空战已经证明了无人机能有效做到自主DA。但自主DA也是现代无人机中的尖端才有的技术,一般的无人机(包括美国MQ-9、土耳其TB-2、以色列“赫尔米斯900”)都还是全程遥控OODA,只有巡航、起飞降落等简单飞行任务才是自主的。自主则在出动或者空中飞行时,只给定概略任务,由无人机全程执行OODA循环。但在现有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条件下,自主而且可靠的OO还做不到

自主OO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道德和军事哲学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有很高的精确度,但也会犯不可思议的错误。曾经有人将打印的涂鸦贴在路牌上,导致AI自动驾驶系统将限速标志识别为禁行,路面上难以注意到的小贴纸也能误导特斯拉错误判断,并驶入反向车道。在一般的图像识别中,松鼠常会被误认为是海狮,蜻蜓常被误认为是井盖。这对作战级的OO是肯定不容许的。即使有朝一日大体解决了OO问题,给予机器自主杀人的权限也一直是战斗机器人发展中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可预见的将来,无人机的主要运作方式依然是遥控,这是MQ-9的地面控制站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遥控OO甚至遥控OODA还是主流,这决定了通信任务繁重。无人机需要在视距外作战,现在的一般解决办法是用卫星通信。即使排除一切系统滞后,卫星信号的上行和下行就有0.2秒的本质滞后,这是电磁波传输速度与同步轨道卫星与地球距离所决定的。打游戏如果有0.2秒的定常滞后,决定要使玩家发狂。作战中一直有这样的滞后,绝对是要误事的。尤其在敌我交织的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中,敌我双方都在快速占位、规避中,0.2秒的滞后就不知道打到谁头上了。

另一个问题是通信信道宽度。在宽带上网的时代,人们对带宽已经不敏感了。但只要对拨号上网还有一点印象,就不难理解带宽的重要性。然而,卫星通信的带宽已经远远落后于人们对网速的期望。老式的Milstar军用通信卫星提供75-2400bps的低速数据传输速率和4.8kbps-1.544Mbps的中速数据传输速率,最新的AEHF卫星可提供高达8.192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率。75bps只比56bps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快一丢丢,而4G的下载速度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00Mbps,在实用中,平均达到10-20Mbps也是没有问题的。这还是有自家专用军用通信卫星的情况,要通过民用通信卫星,速度就更慢了。如果用4G手机控制航拍无人机,反正动作四平八稳,问题不大;用4G手机控制竞技航模,那就不可能了,速度根本不够。这对无人机遥控是一样的道理。

好在现行主流无人机是中空低速的。以MQ-9为例,巡航速度只有313公里/小时,在中空和高空只有民航机的1/3,又不需要什么机动,对通信的压力较低。TB-2也是一样。但要是在同一空域有7、8架甚至几十架无人机同时行动,各自需要专用的通信信道,通信压力一下子就增加了,即使对超级大国也是沉重的负担,其他国家无法支持这样的卫星通信需求。

中空低速也只能在中低烈度战场有生存力。纳卡冲突对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样的中小国家无疑是高烈度了,但放到大国冲突的架构下,依然只能算中低烈度。即使扣除双方的夸大战果,也已经有大量无人机损失了。美国在野战防空方面并非楷模,用战斗机扫除无人机则是铁锤砸苍蝇的买卖,多做了亏本。但如果换上中俄,MQ-9、TB-2这样的无人机根本没有活路,而且绝对细水长流,不怕对手打消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X-47B在一般的自主飞行和自主DA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但在自主OO方面还是不行,而遥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最后下马了

忠诚僚机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自主OO的问题

更加先进的无人机的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好,但也要求更加高度自主,遥控已经不行了。但在自主DA尚能解决而自主OO依然无门的情况下,发展进入了死胡同,只好暂停。忠诚僚机在一定程度上绕过自主OO的问题,OO还是由有人飞机做出决断,而空中的视距长达几百公里,作为忠诚僚机也不会脱离长机太远,所以遥控的通信反而可用相对简单成熟的甚高频(VHF)到特高频(UFF)数据链解决。

但对地面作战而言,尤其要支持上百公里以外的作战的话,视距内的数据链就不管用了。有可能通过高空长航时通信中继无人机,像有人长机控制忠诚僚机一样,通过中继实现视距内数据链控制,但在近期内,这依然不是中小国家有力量做到的。

在战场上大量使用无人机的目的只有一个:察打一体,尤其是以相对低成本的无人机取代成本高昂的常规空中力量,实现“冒头即打”,在敌人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就把牙齿拔掉,避免依赖常规地面力量的“啃骨头、剥洋葱”。这对中小国家尤其有吸引力,但这是海市蜃楼。

现代主流无人机依然以侦察、监视为主,打击为辅。用于侦察的话,不需要数量,一架无人机就能控制很大的战场。中高空的侦察、监视也对机动性没有要求。因此通信控制瓶颈就不成问题。

无人机在空中徘徊,敌人“冒头即打”,这是很多人对无人机战争的想象,但这只有在反恐战争那样的低烈度场合有可能

在反恐战场上,在强大的打击火力威胁下,敌对力量只能零星地分散出动,察打一体也没有集中使用的压力。真的遇到敌对力量大批出动的时候,迅速发动常规的空中打击和远程炮火打击更加有力、可靠,而不需要顾虑对方的野战防空和反炮兵火力,也不需要无人机打主力。

但要把大量无人机用作控制战场的廉价空中力量,就无法突破通信控制瓶颈。纳卡这样的战场相对较小,在几十公里外用若干地面控制站分片控制还有可能,但依然要协调指挥协调问题。这比一群亢奋的坦克手在无线电里大呼小叫的挑战更高。另一个问题是这也处于对方的远程炮兵和火箭炮的火力覆盖范围,长时间的密集电磁信号很容易暴露位置,遭到对方远程火力压制的危险性很大。

飞得高、看得远的无人机好比制高点上的机枪火力点,对敌人的防空火力也同样显眼

这依然是在对方没有像样的野战防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运作。中空低速无人机好比照为制高点上的机枪火力点,对开阔地的步兵凶狠,但遇上的对方哪怕只有迫击炮,就秒变成渣了。现有野战防空系统是以低空高速突防为目标的,胆敢中高空突防的都是狠角,高端防空导弹伺候。但无人机又是低成本的,所以有一个脱节。问题是对付低速、低机动、低隐身的无人机,只需要简单但具有足够射程和射高的简易防空导弹就够了,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就是很好的起点,主要用于拦截“喀秋莎”火箭弹、滑翔弹药、巡航导弹等,单发成本只有10万美元,不仅远远低于200-300万美元一枚的“爱国者”防空导弹,也低于大部分无人机,美国MQ-9的离地单价就高达1590万美元,即使更低成本的“赫尔米斯900”、TB-2等只有1/10的单价,近160万美元的单价也不可能是即用即扔的用法。还要考虑对方专用于反无人机的寻猎战斗无人机。换句话说,回到一战的空战元年了。

无人机大赛现在是看着刺激的好玩名堂,要不了多久,这就是无人机战场上的现实

但是速度更快,结果更致命

假以时日,察打一体的无人机也必须走低空高速突防的路,但一来失去中高空视野开阔、瞄准稳定的优点,二来飞行控制的挑战大大提高,而且即使在几十公里内,地面控制站的数据链控制不通过卫星或者某种空中中继也不可能了。为了保障低空突防的无人机群,必须在后方高空配备侦察、监视无人机,并配备通信中继无人机,甚至需要配备护航和扫清前方空域的制空无人机。也就是说,把整个现代有人空中作战体系无人化,但基本照搬一遍。

这都是做得到的,但也离“低成本、低准入门槛、电子游戏式作战”的认知相距甚远了。这不是说无人机时代不会到来,只是会以很不同于人们想象的方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