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思维和观念的不同,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理解和处置的方式也自然不同,这种差异性如今也蔓延到了汽车制造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可以凭借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去完成一件事情,攻克西方认为科技和人力不能攻克的难题,要致富先修路,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航空领域有国产C919大飞机,铁路领域有高铁这张世界名片,而在公路领域,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的发展着。

凭借着基建实力,中国依托现有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加油站等能源补给设施,不断的扩充充电基础设施,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续航的难题,能源基础设施这一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短板也逐步补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西方人看来,新能源汽车虽然能够实现低碳环保出行,但要建造这么庞大的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很难,还要在建设庞大充电基础设施的同时,维持低电价,那更是难上加难,欧美国家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才有了欧美车企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回到燃油车市场经营策略调整。

电价只是表象,欧美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电价只是表象,欧美集体退出新能源汽车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近些年油价的不断上涨和全球兴起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让新能源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国也迎来自身电动汽车品牌本土扩张和全球化发展机会窗口。

这种机会窗口也曾经落在了日本和韩国身上,使得日本和韩国能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燃油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凭借经济实惠,低油耗的燃油车产品,从欧美车企主导的汽车市场分一杯羹。

中国没有赶上工业革命早期的汽车制造业红利,也没有赶上燃油汽车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在90年代才逐步实现汽车工业化发展,而彼时欧美车企已经牢牢握住燃油车专利,特别是核心的内燃发动机技术

发动机核心专利技术是欧美车企保持汽车产业高利润的关键,自然不可能对中国车企开放,而且西方在燃油车领域积累了百年的技术经验,即使中国继续走燃油车赛道,也只能是跟在欧美汽车品牌后面,很难占据优势。

但新能源汽车不一样,中国和西方国家是同一个起点,在西方忽视电动汽车价值的时候,中国从零到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用数十年时间积累了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比如核心的三电科技和全球最完整的电动汽车工业体系。

而且最重要的是电动汽车不需要内燃发动机,不会被欧美卡脖子,而是新能源驱动的汽车产品,也是更适合智能化发展的汽车产品,与当下全球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相符合。

欧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失去了先发优势,而中国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主动权,完全逆转了过去燃油车市场欧美占据主导优势,中国只能赚取低端产业链环节的微薄利润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欧美车企普遍没有提前积累新能源汽车技术,也没有相应的可以解决量产问题的电动汽车工厂配套体系,需要依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链,解决汽车量产问题比如特斯拉是美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标杆,但要完成量产和占据市场地位,还是需要中国市场的支持,特别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工业体系和供应商的支持。

另外一方面欧美车企已经习惯了在占据技术和产业优势地位的市场竞争,如今要完成自身电动化战略转型,却需要依赖中国的技术和汽车工厂,这让欧美车企很不是滋味,只能跟在中国新能源车企后面分点微薄产业利润,许多传统燃油车企的零部件供应商也陷入被动,存在被新能源汽车供应商体系取代的危险。

这种相对被动且依赖中国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模式,使得欧美车企无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主导的电动汽车市场,欧美车企要实现规模化量产也很难,不得不选择暂时退出新能源汽车领域,回到产能萎缩但还占据一些技术和市场优势的燃油车市场。

汽车从传统代步工具逐步走向网约共享汽车发展,而后又经历了互联网造车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电动化升级,如今又面临全球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而几乎所有的智能驾驶技术和智能驾驶场景的实现,都需要电动化为基础,燃油车存在天然缺陷,靠燃油车内置的油转电的小电池,根本无法实现汽车智能驾驶,以及未来的无人驾驶。

电价上涨会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失去优势吗?

电价上涨会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失去优势吗?

欧美国家之所以会觉得中国无法维持低电价,一旦电价上涨,新能源电动汽车就会失去一部分市场优势,主要在于全球目前的发电模式都是化石能源主导,不同经济体根据自身成本和经济条件优先选择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传统能源发电模式,其中中国以低成本的煤炭发电为主,而欧美则以天然气和石油发电为主。

国际油价上涨或者说化身能源材料价格上涨,都会让电价上涨,进而让电动汽车在充电方面失去低价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让西方欧美国家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在中西部地区发展了新能源制造业体系,建立了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中心,并且以西部新能源为根基,辐射东部城市发展,让新能源制造业成为西部经济崛起的一大助力。

西电东输工程为东部发达城市供电,解决了区域性缺电问题,并且让中国成为了新能源发电量规模第一的国家,其中光伏发电更是连续多年占据全球发电和装机量首位,通过低价的光伏发电,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还推动清洁煤炭发电技术,完成了70%煤炭发电机组的改造升级,实现了清洁煤电和可再生能源供电产业链体系的融合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电比例已经占据30%左右,近年来又开始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相比西方国家深度依赖化石能源,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陷入被动,且依赖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和技术体系,中国已经在低碳能源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头。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凭借基建实力,不仅可以完成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凭借每年保持4%增速的全球第一发电量和清洁能源发电体系的发展,让低电价能够长期维系下去,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且始终保持成本和产业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