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时15分,‘海棠’成功入水!”5月26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传来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重回大海的消息。

5月26日,利洋358科考船顺利抵达放归海域,在 随船志愿者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协力下,“海棠”被安稳从船上放入深海。进入海中,恢复良好的“海棠”自主下潜、游回大海,我国首次成功救治的搁浅短肢领航鲸野外放生行动画上圆满句号。

据悉,今年1月3日,一头短肢领航鲸因为受伤搁浅在三亚海棠湾沙滩,热心游客发现后立即打电话寻求救援。经海南多家单位和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紧急救援,这头鲸鱼被转送至三亚海昌梦幻不夜城进行救治,大家为它取名为“海棠”。4个月来,经过技术人员救助治疗及志愿者细心看护,“海棠”完全恢复健康,具备自主捕食、辨识同类等一系列独立生存技能,5月7日经评估达到放归标准。5月25日,短肢领航鲸“海棠”搭乘利洋358科考船从三亚踏上回家路。

跟着海棠Vlog系列

一起回顾“海棠”与三亚的缘分

点击查看视频

点击查看视频

点击查看视频

点击查看视频

点击查看视频

各界驰援相助

专业化协同救治

救助资金支撑

解密救助“海棠”的成功密码

驰援相助

“海棠”幸运遇到多方相助

在平安送“海棠”回家的任务中,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负责运输船只的联系工作。5月16日19时54分,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则信息:“万能的朋友圈,求可去远海、有吊臂、有20平米大甲板的工程船或者科考船资源。”

“利洋358科考船,你看可以吗?”不到半小时,蒲冰梅接到了南山港重点项目负责人孙宇飞的来电。

孙宇飞提到:“利洋358科考船,这是一艘500吨级的海洋科考试验综合保障船舶。能搭载20名科考人员进行海上科考试验,并配备了230平方米的后甲板作业区、10吨重型A型架、5吨长臂吊车以及卫星通讯等设备设施,这些都将为‘海棠’的顺利放归提供有力保障。综合各项性能指标,利洋358科考船完全符合‘海棠’的海上运输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棠”搭乘的利洋358科考船。

“市农业农村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三亚鲸豚救援队、三亚·亚特兰蒂斯……”蒲冰梅一一列举着救助“海棠”过程中参与的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名单。在“海棠”救治期间,不仅有来自三亚的救援力量,还有上海专家飞到三亚坐镇治疗,国外鲸豚专家网络连线会诊。

专业救治

先进设备保障科学精准治疗

“‘海棠’治疗成功的意义很大。不仅是我国首个救助成功的搁浅短肢领航鲸,也为救治搁浅鲸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蒲冰梅认为,“海棠”的救治关键在于专业化的科学精准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棠”在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户外池中畅游。

今年1月4日,“海棠”在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接受治疗的第二天,三亚救援团队对它进行了全方面的体检。“通过做B超、胃镜、采血检测,发现‘海棠’肺部感染,肝、肾功能异常,进一步明确了治疗措施。”蒲冰梅说。

4日当天,海昌集团生物健康管理负责人乜英奎从上海驰援三亚,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三亚·亚特兰蒂斯、富力蓝海保育中心等救助站的兽医协同治疗,国际鲸豚救助专家远程指导,一支专业化治疗团队经过半个多月的全力救治,“海棠”的身体逐渐转好。“看着‘海棠’能够自主漂浮的那一刻,就像看到了希望。”蒲冰梅说,“海棠”非常幸运,遇到了一支专业的治疗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政在100立方米的治疗池旁,观察养殖鱼类的生长情况。

走进“海棠”治疗所在地——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映入眼中的便是户外池。已经具备放归条件的“海棠”在这里时而仰游、翻滚,时而转向、下潜……用各种游姿展示康复后的活力。

“户外池水深2.5米到5米,面积4000平方米,基本上满足‘海棠’的各种活动。”说话间,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兽医熊春霖打开户外池边的手阀,清澈的水柱喷向户外池中。“‘海棠’在康复阶段对水环境要求非常高。我们会定期换补海水,通过水质管理系统保障水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春霖打开水阀,为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户外池补充海水。

“这里有3个相互联通的100立方米治疗池,同时也与户外池连接。”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负责人曹政说,其中1个治疗池配备了水下升降机,方便为“海棠”实施采血、打针、做B超等治疗措施。

“一支专业鲸豚救助团队,并配备了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水质管理系统、医疗设备以及康复池。”上海专家乜英奎评价说,这些为“海棠”提供了优越的治疗条件和康复环境,也是成功救助“海棠”的关键因素。

救助资金

政府职能部门支持

社会各界无私捐赠

“除人工费用之外,‘海棠’的治疗、饮食等费用已经花费20多万元。”蒲冰梅表示,这些费用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经费以及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捐助。

在短肢领航鲸“海棠”爱心捐赠记录表上,从1月8日至5月21日,共计14笔80589元捐赠款,购买2196公斤鱿鱼。其中,引人关注的是三亚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和小学部的两笔捐助。“这是学生自发组织义卖活动筹集的1851元善款。”蒲冰梅说,这两笔捐款数额虽然不大,但代表了孩子们的爱心。

除了捐款之外,还有爱心人士以购买鱿鱼的方式捐助。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志愿者、“海棠干妈”王悦琪分批购买150多公斤鱿鱼。“三亚·亚特兰蒂斯、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也都为‘海棠’提供鱿鱼、排鱼等食物。”蒲冰梅说,目前,“海棠”每天进食12公斤鱿鱼和2公斤其他食物。正是大家的捐助保障了“海棠”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在‘海棠’治疗过程中,主要资金还是来自于政府部门。”蒲冰梅说,这笔资金来自三亚市农业农村局。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有75万元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经费。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水生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措施多种多样,其中极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便是救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三亚发布、海南日报、三亚日报

编辑:陈 怡

审核:廖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