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中透露,广州正超前谋划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2条通道。

磁悬浮列车时速到600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若实际建成,沪广两市相距约1600公里约3小时即可通达;广州至北京约2000公里,也仅需约3.5小时,比高铁要节省超一半时间。

根据公开资料,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首先建设的极可能是广深段。

广州成两条纵横磁悬浮交会点

2021年2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提出,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上海至广州(沪深广)、北京至澳门(京港澳)的高速磁悬浮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大磁悬浮高速通道的构想。从线路的走向上看,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对应的是“三横六纵两联”中的京港澳通道,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对应的是国家沿海通道。

今年初印发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再次提及“在京广深、沿海等战略通道预留规划建设高速磁浮系统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预留建设通道,是基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考量,也反映了一定的前瞻意识。京港澳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连接的将是中国最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

广州对外铁路通道时空示意图

为何要建高速磁悬浮

中国是世界高铁第一大国,高铁里程占了全球7成以上,9个省份率先实现“市市通高铁”。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建高速磁悬浮?

目前,我国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长江中游等主要城市群,并且各城市群间相隔基本在1000km以上,建立了以航空和高铁为主的交通运输体系。

但仍存在问题,在南北方向,北京至深圳的旅行时间为高铁约8h、飞机约5.5h(含候机时间,不含接驳);在东西方向,成都至上海的旅行时间为高铁约11h、飞机约5h,超出了合理的舒适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可以填补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形成航空、高铁、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更加合理、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交通架构。

一方面,高速磁悬浮,介于高铁与民航之间,是必要的交通补充。高铁时速为200~350公里,民航飞行时速在800公里以上,而高速磁悬浮设计时速多为600公里,刚好居于两者之间。

当前,800公里以内是高铁的天下,1200公里以上民航优势独一无二,高速磁悬浮的到来,或将打破这一格局。

真正落地仍需时日

2021年7月,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00km/h速度级高速磁浮系统在青岛正式下线。中国高速磁悬浮已从研发阶段进入高速线路试验阶段,将逐步过渡到示范运营、产业化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国家政策动向来看,这一意图也非常明显。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开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研发”;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到“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

目前中国的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研发已经取得突破,技术上可行,但从国土空间规划、成本投入、工程化挑战、对现有交通格局的影响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距离真正落地仍有时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是,当高速公路、高铁的建设逐步进入饱和阶段,“基建狂魔”也需要新的模式,来扩大基建拉动经济的规模。(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