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9月14日宣布,该公司的MQ-25无人机T1号原型机,已经成功与来自美国海军第23舰载机测试及评估中队(VX-23)的F-35C战斗机进行了空中加油试验。按照官方的介绍,两级在10000英尺的高度上以225节的速度进行了空中编队,并且进行了空中加油所需的受油管与加油锥套的对接,并由MQ-25向F-35C进行了燃料传送。

▲ 不难看出,MQ-25作为一款无人机的体积已经不小了

作为一架只飞行了36个架次的原型机,T1号MQ-25无人机的试验进度可谓迅速。上个月的8月19日,该机与来自第20舰载机测试及评估中队的一架E-2D预警机进行了空中加油试验;更早的6月4日,该机还和第23舰载机测试及评估中队的一架F/A-18F战机进行加油试验。虽然这几次试验里的加油量也就是小几百磅意思一下,但这三次不同机种的空中加油试验的顺利进行,标志着MQ-25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对美国航母上现役所有固定翼飞机进行空中加油的能力,距离成为新时期美国海军的航母加油机的目标已经不远了。

▲ 如果空中加油是其唯一的用途,那么现在该机就该筹划上舰试验的科目了

对美国海军而言,MQ-25的这个核心任务能力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十分重要。在冷战时期,美国海军一度将一批A-6系列重型攻击机进行改进,移除了机上复杂的导航/攻击系统,并在机上增加了一套空中加油锥套后成为专用的舰载加油机KA-6D。理论上该机除了机内燃油,还能在翼下挂4个1135升的副油箱,并在机身中线下挂一个1514升的副油箱。

▲ 虽然看起来和伙伴加油很像,但是KA-6D的油管和锥套在机上是常驻设备

不过冷战后,随着KA-6D的退役,美国海军的舰载加油机使用也明显变得“凑合”了起来。美国海军一度打算将S-3“维京海盗”作为新空中加油机的基础,并且将一架S-3A改进为KS-3A加油机。KS-3A将S-3的弹仓空间转为油舱,在机身后部加装了加油锥套,并在翼下挂了2个1135升的副油箱,使其全机载油量增加到了16600升。但是最后KS-3A并未投产,凑合的办法则是给S-3B加上加油吊舱和弹仓油箱,给它增加一种额外能干的“杂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少见的KS-3A原型机,可见该机的油管和锥套也是从机身上拖出来的

而当S-3B在2016全面退役后,这一差事就只能交给挂载伙伴加油吊舱的“超级大黄蜂”了。由于载油量小,舰载加油机很难支持大规模的舰载机部队,特别是很难显著延长大规模舰载机部队的作战半径,因此其主要角色就变成舰载机着舰时为各种“意外”准备的临时加油站。随着“超级大黄蜂”这个更加凑合的角色的加入,这种趋势自然是更加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S-3B的加油设备则是在翼下的加油吊舱里,属于广义的“伙伴加油”

但是相比过去,美国海军对于通过空中加油延长战术飞机作战半径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一来相比冷战时期的A-6/F-14两种重型战机,F/A-18E/F系列在作战半径上不占优势,因此在各种实战中反而需要空中加油机延长航程;二来在过去20年的航母实战中,舰载机联队经常需要面对类似在阿富汗上空的空中支援作战这样深入大陆、耗时持久的实战任务,同样需要空中加油机才能让战机抵达任务地域;三来在美国海军未来预计的战斗中,他们将面对具有完备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体系的对手,而后者的各种打击手段不仅可将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基地和支援力量摧毁殆尽,还会迫使美国的航母打击大队远离海岸,在接近甚至超出舰载机作战半径的水域发起打击行动。

▲ 虽然这样干也凑合,但一来占据了宝贵的战术战斗机名额,二来这加油机操作成本也太高了

如果说前两者的需求可以依靠美国空军的大型空中加油机在前方掩护下设置加油空域来解决的话,最后一种极端环境下美国航母舰载机的空中加油任务就有可能要依靠自己了。毕竟在第一岛链范围内飞行闭合航线的大型空中加油机在战时不仅十分显眼,会面临对手歼击机部队的猎杀,连他们起降的机场都有可能身处密集的战术导弹攻击之下。在这类环境下,要展开对亚洲大陆内部目标的空袭自然只能用隐身战机才有胜算,而其相关支援平台如果需要相对靠近亚洲大陆的海岸线的话,有点儿隐身能力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 美国空军探讨隐身加油机的一个初衷也是类似的

从这个角度说,当年美国海军将隐身无人舰载攻击机计划改弦更张,变成隐身无人空中加油机,虽然惹得之前花大力气研制无人攻击机的诺·格公司很不痛快,但却有利于美国海军增强超远距离的航空打击能力。按照其设计的在500海里的距离上为4到6架战机提供空中加油任务(总计15000磅燃油)的指标,3-4架MQ-25就能为一支2个中队的F-35C战机提供“续命”服务,其对于失去第一岛链基地群后的美军的支援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

▲ 处于隐身状态下的F-35挂载能力受限,对数量的需求就会高一些

从技术角度看,美国海军对无人机的这种调整算是很切合实际的,在解决了舰载无人机自主起降的问题之后,无人加油机本身的技术问题就没有多少了。无人机对有人机的软管加油看似高科技,但考虑到软管加油本来就是一个授油机保持平稳飞行闭合航线,受油机靠自己的本事克服气流影响往上怼加油管的操作,无人加油机的研制难度反而要比深入敌方领空执行高强度对地打击任务的攻击无人机低不少。

▲ 反过来说,MQ-25的布局也比其他的型号更适合“带载荷”而不是攻击

至于美军宣传的将MQ-25作为态势感知平台的说法,施佬则觉得不必过于当真。本身加油机,即使是隐身加油机在战区上空的活动位置也主要是相对靠后的的空域,在这个地方充当数据链或者通讯节点还说得过去,要指望它有多少态势感知能力就是在强人所难了。说到底,MQ-25的核心价值和任务需求,还在于翼下挂载的加油吊舱和机内计划供给给其他飞机的那15000磅的燃油。

▲ 美国海军也没用那么缺侦察无人机

当然,如果整个印太战场上对亚洲大陆能够展开打击的航空兵力除了战略轰炸机就只剩下海军的隐身战术飞机,这个局面也确实是够糟糕的了,毕竟如果到了那种局面时,关岛恐怕也没法说得上是一个安全的出击基地,而美国航母更需要操心的事情,也许也会变成如何在海上自保而不是发起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