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30日凌晨4时,八路军指挥部发起对日军侵略者总攻的信号。八路军趁着日军未准备充分的这个间隙,在关家垴发起了攻击,霎时间,战火四起, 杀声震天。

图片源于网络

此次作战中,八路军因作战经验不足,惨遭日军的反扑,8个团的兵力却迟迟拿不下日军的500人部队。八路军进攻受到了严重阻碍,且伤亡巨大,这让指挥此次作战的陈赓十分坐立不安,他对如何继续执行此次作战任务陷入了迷茫。

刘伯承知晓到此情况后,当即电令陈赓,电报中提到:日军怕“打屁股”。陈赓看到后恍然大悟,在此后的作战中采取了刘伯承的策略,关家垴一战也取得了胜利。

那么,当时的战局究竟是何种状况?刘伯承为何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出其不意的策略

1940 年 10 月,百团大战进入第三阶段。此刻,身处华北的日军各方面都损失惨重,为了继续应对后续的作战,他们从其他地区抽调万余名精兵强将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

图片源于网络

日军在扫荡过程中采取的是无差别打击的策略,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丝毫不给当地百姓生存的机会。他们企图通过这种惨无人道的方式,动摇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展的根基的同时,增强日军在后续作战的信心。

鉴于当时的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对根据地的群众思想动员不够充分,导致当地人民群众在日军的这次扫荡中损失惨重,很多群众在不同程度上都遭遇了损失。日军的野蛮行径激发了当地群众抗日意识的觉醒,他们纷纷自告奋勇地加入八路军队伍中来。

日军扫荡结束后,彭老总来到被日军夷为平地的村庄视察。他看到满目疮痍的村庄内心十分悲痛,思忖片刻后,彭老总当场下达命令,绝对不能容忍日军如此嚣张下去,八路军一定要集结兵力,着手准备一系列击退敌军嚣张气焰的歼灭战,来为根据地的老百姓报仇。

彭德怀

不久后,彭老总就等来了合适的战机。10月30日上午9时左右,天空突然飞来多架日军战机,他们到达指定地点后对关家垴进行了狂轰滥炸。由于在此前的作战中,八路军在关家垴投入了大量兵力,因此,此次日军的轰炸行动给八路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八路军迫不得已停止了后续的作战。

日军战机在经过一轮轰炸后,觉得成效不错的他们掉头向基地飞去。随后,八路军继续迎接地面日军的猛攻,在此期间,八路军的一些部队因为经验不足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十八团驻守的柳树垴失守,被日军占领。

这样的局面是当时的八路军领导人彭老总未曾想到的,这样的结果也延缓了其他部队向关家垴进攻的计划。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彭老总当即下令,让陈赓将军组织兵力进行反击。

彭德怀

彭老总的一纸命令让八路军在攻打关家垴的同时,还要调配三个营的兵力反攻柳树垴。然而,此次战役进行得并不顺利,八路军向日军发动了四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日军虽然在这次战役中伤亡惨重,但是八路军也没有如期占领关家垴主阵地,部队还因此遭受了减员,战力受损严重。

八路军目前的境况令指挥官陈赓极为不安,他对是否继续攻打关家垴产生了犹豫。陈赓坐在指挥室思虑再三后,拿起电话打给了彭老总,电话里他向彭老总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关家垴的地形对我军极为不利,我军可不可以把驻守此地的日军放下,先上山来,然后将其引入我军划定好的地形,然后再对其进行打击。”

彭老总听到后果断回应说:“这坚决不行,我们一旦将日军放走,再找机会打击他们的难度就更大了,所以必须要抓住时机,将他们一举歼灭。”

电话里,陈赓跟彭老总提到了自己对这场战役的看法,他认为这场战役若这样打下去,代价太大,很容易会把家底拼光。若因此再补充兵力,培养起来会需要大量的时间。

图片源于网络

彭老总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部队就算是把家底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拼光了我们可以再补充,连这样的硬仗都打不了,部队以后也不会有前途。”陈赓听完,神色明显有些慌张,他想要开口与彭老总继续争辩。

不料彭老总直接严肃地对他说:“有意见我们可以见面说,现在这个命令必须执行。”说完,彭老总挂断了电话,陈赓只好继续组织部队与日军进行作战。

彭老总挂断电话后,内心很是复杂,他拿着望远镜走出指挥所,朝着远方望去。

他看到战士们在前线战场浴血奋战的状态后很是痛心,在他看来,这场战役未来的走向也是拿捏不准。

想到这,彭老总紧蹙眉头,没想到这支日本部队如此难缠,更令他不安的是,他接到可靠线报,日军后续的援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若日军的援兵一到,那对八路军后续的作战极为不利。

图片源于网络

正在此时,在前方指挥部队作战的刘伯承将军也给彭老总打来了电话,他建议让部队暂时撤离到安全地带,等候战机。

彭老总是知道前线作战的艰难,但是就他内心来说,他是真的想拿下这股日军。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日军的扫荡部队多由500人左右来组成。八路军若能把这样一支日军部队歼灭,日军就可以集中更多的兵力继续进行扫荡。这样的话,日军调集兵力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就可以给八路军和根据地的人民带来喘息时间。彭老总认为是可以利用好这个时间差来做点事情。

这个观点显然是刘伯承所不认可的,他劝说彭老总:“不能这么打仗,这样的话我们是赔不起的。关家垴的地形对我们太不利了,这样会导致部队大面积伤亡。”彭老总显然是听不进刘伯承的劝说,当即在电话里就对刘伯承发了火:“129师若是拿不下关家垴,我就撤了你部队的番号,把你们都给杀了。”

刘伯承

刘伯承知道彭老总的倔脾气,他也没想继续理论。邓小平见状,连忙接过电话打起了圆场:“彭老总,你不要生气,我们可以派侦查员去山顶看一下情况,看看能不能用别的办法攻打关家垴。”彭老总听到后当即表态,消灭不了这个冈崎大队,就不要跟我谈条件。

指挥所里的左权看到彭老总发了如此大的火,也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依目前的战况,大家心里有点情绪这很正常。刘伯承师长提出的策略,并没有不当的地方,他心里肯定是为部队好啊,你既然不接受人家的意见,也没必要冲人家发这么大的火啊。”

彭老总内心显然是有些后悔,他拍了脑门,没在言语。但过了一会,他便向左权表态,这场仗打完之后,他会亲自向刘伯承师长负荆请罪。与此同时,邓小平放下彭老总的电话,小心翼翼地看向刘伯承,想看看他的看法。刘伯承看着邓小平,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服从命令。”

刘伯承

刘伯承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起前面的作战区域,他发现关家垴崖顶和壕坎之间隐约露出了一片黄土。他叫来前线769团团长郑国仲问话:壕坎上的小斜坡是土质的吗?郑国仲熟练地回答道:“报告首长,是黄土坎。”

刘伯承心生一计:“日军怕‘打屁股’,我们可以挖暗道,悄悄爬到山顶。”郑国仲顿时茅塞顿开,他回到前线后,一面组织火力进行佯攻,用来吸引日军主力兵力。一面组织部队从壕坎开始挖暗道,意图从日军屁股对其进行打击。就这样,陈赓的困惑迎刃而解,769团终于找到了进攻关家垴日军的方法。

那么关家垴一战发起的缘由到底是什么,这场战役对八路军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危机四伏的战局

1940年10月20日,日本冈崎支队携带足够军备物资从武乡东村出发,同其他日军会合,向八路军太岳根据地挺进。冈崎支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他们所到地区的行踪都极为隐蔽,沿路也没有发生任何战斗。

图片源于网络

22日,冈崎支队继续向东进发,在蟠龙镇附近休整时与八路军129师遭遇。八路军也作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他们在温庄发动阻击战,以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后均以失败告终。因此地山势险峻,兵马通行困难,部队不敢进入深山对日军进行继续追击。

而就在这时,日军的援兵都在朝着八路军的驻地赶来,一时间根据地火光冲天。

而冈崎支队则向北进发,来到了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附近。27日下午,因八路军385旅部14团在战场上的致命失误,黄崖洞兵工厂失守。冈崎大队进入黄崖洞兵工厂,大肆破坏其中的设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八路军的战力是阻挡不了日军的猛烈进攻,局势极为被动。

关家垴一战后,八路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日军主力部队仍旧占领着关键地区。彭老总看着折损如此严重的部队,终于坐不住了,他戴上帽子,走出了指挥所,他不顾身边人的劝说,顺着交通壕向前线阵地进发。

图片源于网络

作战科科长王政柱看彭老总出去后,赶紧给前线指挥所的刘伯承打了电话,向其说明的情况。刘伯承知道情况后,马上命令警卫连连长唐万成,让其一定要劝说彭老总回去。

此时的彭老总已经接近前线阵地,他背靠着防御工事,脚蹬在前面的岩壁上,举起望远镜察看前线的情况,身子已经完全暴露在战壕外面。这个画面正好被《新华日报》的记者捕捉到,照片里,彭老总精神灼烁,眼神专注,很好地展现了八路军军人的气质。这张照片也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成为彭老总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不久后,唐万成奉命带着参谋就找到了彭老总。他们劝说彭老总道:“彭老总,这里太危险了,快点回去吧。”彭老总并没有听从劝说回去,他觉得这里更加便于指挥。唐万成见彭老总极为固执,就直接把彭老总拽回了指挥所。

指挥所的人都在等着彭老总的归来,左权更是急得团团转,即便他在看到彭老总后,也没给好脸色。彭老总面带笑意地看着左权说:“老兄,我这不是回来了吗,下不为例,下不为例!”说完,他挽着左权将军一起进入指挥所。

图片源于网络

没过多久,彭老总接到线报,日军援军距离关家垴越来越近。这批援军的到来对八路军极为不利,往坏了说,他们可能会给八路军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彭老总下达命令,当天就发起总攻,务必拿下冈崎大队。

16时整, 随着彭老总的号令,八路军的炮火一股脑地向前线阵地轰打下去,然后两军之间开展了猛烈交火。这时,769团已经成功挖通了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769团兵分4路,一路从正面与日军进行交火,一路从陡崖向山顶攀登,一路从暗道进发,准备偷日军的“屁股”,一路则隐蔽在防御工事下。

而山顶的日军明显是对这次战争的预判不足,以为八路军会从缓坡而上对其进行猛攻。他们集中了所有火力在这个缓坡上,令日军万万没想到的是,八路军会从日军后方一涌而出。随着八路军冲锋号的吹响,关家垴山顶的日军陷入了一片混乱中。此刻,隐蔽在防御工事下的八路军将士迅速冲了上去,一场战役就此打响。

图片源于网络

经过艰苦鏖战,769团终于控制了关家垴山顶,日军退守到半山腰的窑洞中。八路军又追到了半山腰,对这里的日军进行攻击。但八路军的武器并不先进,这也直接导致这场战役的进度极为缓慢。到了晚上,窑洞里还有十余名日军未被歼灭,柳树垴还剩下了一些参与工事的日军。

11月1日, 日军援兵在飞机的掩护下到达了关家垴。八路军见此次战役的目标基本达到,日军的援兵过多,若再发生交火对八路军极为不利。为了部队后续的发展,彭老总下令,停止继续作战,日军在关家垴的残敌则被日援军顺利带回。

关家垴战役的历史意义

关家垴一战,对八路军的影响重大。部队打赢了并不擅长的攻坚战,他们用8个团近万人的兵力围攻日本500余人的冈崎大队,虽然兵力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这场战役打得还是尤为艰难。

图片源于网络

战争结束后,彭老总、刘伯承、陈赓等人登顶关家垴,察看了日军在关家垴山顶布置的防御工事和火力配置。刘伯承看到日军挖的众多“猫耳洞”后恍然大悟,难怪我们的武器怎么也攻不破日军,这样的洞只要人藏在里面真的是很难打到。日军这种能够利用地形合理构筑防御工事的严谨做法,值得我们八路军将领学习。

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在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嚣张气焰,还提升了部队的凝聚力。通过这场战役,八路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他们日后应对更为险恶、复杂的战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