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中旬,毛主席应邀前往苏联,在宴会上,毛主席正与斯大林交谈着,突然间,斯大林话题一转,竟略有不满地看向毛主席说:“你们东北有个人,挺牛啊,竟然敢瞧不起苏联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中国人都一脸懵,不知道斯大林此话何意?等到回国后,毛主席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却在心中竖起了大拇指,并连连称赞这个“牛人”

等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来龙去脉之后,才知道这位让斯大林耿耿于怀的人,原来竟是我党的传奇人物黄逸峰。要知道黄逸峰可从没有跟斯大林见过面,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竟能让斯大林气愤的向毛主席告状呢??

投笔从戎,智救周总理

1925年5月30日,爆发了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19岁的黄逸峰亲眼看到了执政当局派军警朝游行人群射击,枪杀了共产党员顾正红。这一幕在黄逸峰的脑海里久久不曾褪去,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反抗帝国主义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1925年8月黄逸峰毅然决定投笔从戎,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因表现优异,同年10月,黄逸峰迎来了革命生涯中里程碑式的身份转变,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这也是黄逸峰的第一次入党。

此后,黄逸峰到处演讲,用实际行动唤醒更多爱国人士加入革命抗争运动中,并多次组织、参与武装起义。在一次次行动中,黄逸峰完成了共产党人的蜕变,成为了让组织放心的中层骨干。

正因为让党放心,在周总理任总指挥发起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年轻的黄逸峰就被引荐给周总理,这是周总理第一次见黄逸峰,当周总理第二次再见周逸峰时,却是对自己的营救。

1927年4月12日,正当上海工人沉浸在武装起义胜利的喜悦中时,蒋介石发动了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惨遭追杀。而此时的黄逸峰却接到了协助营救周总理的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原来,4月11日当晚,周总理接到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师师长斯烈送来的急信,当时上海情形可谓是千钧一发,种种迹象表明,反革命之势即将上演。当时在场的人都反对周总理赴约,然而,周总理本着为大局着想,即便意识到危机四伏,也毅然决定应邀去商谈。

谈判起初还算正常,但谈到保持工人武装等核心具体问题时,周总理明显能够感觉到斯烈在拖延时间。当时钟划过24点后,谈判室外枪声四起,斯烈真相毕露。

周总理久去未归,我党决定开展营救,首先想到的人选便是黄逸峰。接到营救周总理的任务后,黄逸峰按上级指示快速联系上了第二十六军党代表赵舒,两人一同前往关押周总理的第二师司令部。

两人到达后,分工合作,以最快速度开展营救。在找到关押周总理的审讯室后,黄逸峰率先冲进去,拿着手枪就来到周总理身边,怒视斯烈的同时,小声对周总理说:“我们开车来接您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一旁的周总理点头回应,而赵舒则趁机把还没弄清楚情况的斯烈带到了隔壁的屋子里,以其第二十六军党代表的身份,痛斥斯烈扣押周总理的行为,责令立即放人。

当赵舒和斯烈再次走进来的时候,黄逸峰仍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护卫姿势,最终周总理化险为夷,成功被营救出来。

黄逸峰此次机智营救,未损失我党一兵一卒,即从虎口成功营救出周总理,受到党中央的嘉奖。

此后,黄逸峰继续活跃在革命运动中,一次次领命,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然而正因为此,黄逸峰也成为敌人重点关照的对象,甚至七次被捕入狱,被迫脱党。

三次入党,七次被捕,曾被判死刑

黄逸峰在“五卅运动”后,其革命信仰和组织领导能力被党中央认可,并委以重任。1927年,此时的中国大地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就在这一年,黄逸峰就遭遇两次被捕。黄逸峰接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就在上任一个多月的时候,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当时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黄逸峰被保释出来继续参加革命运动,然而,却遭遇再次被捕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这次被释放出来的黄逸峰,接到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按照省委的指示,黄逸峰回到家乡,在那里创建中共东台县委,随即开展地下工作。

1928年的3月,黄逸峰再次回到家乡,协助组织农民暴动,不幸的是,黄逸峰再次遭遇背叛,第三次被捕。这次入狱,可谓九死一生。黄逸峰不仅在狱中受尽鞭打折磨,敌人为了打击我党在东台县的地下组织,甚至公开判处了黄逸峰死刑。

黄逸峰的父亲怎能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黄逸峰的父亲托人找关系,可谓是散尽家财,最终救下了儿子的一条命,由死刑改判为9个月刑期,死罪可逃活罪难免,黄逸峰在狱中遭受到的毒打是常人难以承受的,遍体鳞伤只能被视为是轻描淡写了。

1929年刑满释放的黄逸峰,拖着满是伤痕的身子走出监狱,回到家中修养,身体上的疼痛胜不过心痛,因为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逸峰

无奈之下,迫于生计,黄逸峰远赴南洋,在泰国曼谷的一所华侨学校教书。虽然人在异国他乡,心里却始终挂念着国内的革命运动。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黄逸峰在一次次革命运动中锻炼出来的强大政治执行力,促使黄逸峰将这份执念在泰国曼谷付诸行动。

黄逸峰决定通过教书授课的机会,将革命思想和爱国情怀灌输给学校师生,为国家抗日斗争争取更多的力量,正是因为黄逸峰对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不少学生深受黄逸峰的影响,回国后纷纷选择加入到抗日斗争中,如黄逸峰一样,成为党组织的中流砥柱。但曼谷当局却对黄逸峰的行为严厉禁止,以致于三度将其逮捕,甚至一度限制其出境。

此时此刻,在中华大地上数亿同胞与黄逸峰一同在煎熬,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祖国大好河川被先烈的热血染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身在异国的黄逸峰,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国内消息后,焦急万分,毅然决定回国奔赴战场,与同胞共同抗敌,保卫祖国,抗击日寇。而此次回国,还有一件事一直盘旋在黄逸峰的心中,那就是一定要找到组织,向组织报到,与共产党人同赴生死。

回国后的黄逸峰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尝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全身心投入到抗日运动中。单打独斗的黄逸峰充分展现了其超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谓是走到哪就把党的革命使命传播到哪。

黄逸峰回到上海,化名林敏考进入了京沪、沪杭甬铁路局,因工作能力突出,深受领导赏识。黄逸峰便利用领导赏识的机会,成立了车务学友会,经过黄逸峰的不懈努力,车务学友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发展成为铁路青年社,甚至在铁路局正式登记备案,成为被当局认可的合法群众团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黄逸峰利用铁路运输的便利,在平时组织社友聚会,畅谈局势动向。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后,黄逸峰组织成员支持学生请愿团,携团队为抗日运动添砖加瓦。

当然,这样的举动势必会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黄逸峰及铁路青年社的一举一动,都在国民党当局的密切监视下。国民党当局采取的策略是,先拉拢不成再威胁,但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没能让黄逸峰及青年社退却。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1936年的秋天,国民党派中统特务事先埋伏在南京和平门停靠站,当黄逸峰乘坐列车在此处停靠时,中统特务们蜂拥而上,黄逸峰被带下火车,塞进了早已做备好的车里,疾驰而去。

黄逸峰被特务带走的消息第一时间被传回上海,黄逸峰的好友具有高度的警觉性,迅速将所有黄逸峰组织领导抗日运动的痕迹抹除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黄逸峰被带到一处秘密审讯点,经过一夜的审讯,毫无结果,特务们不得不将人释放,但这样的行为也对黄逸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国民党当局的施压下,黄逸峰被迫离开了铁路局。

离开铁路局后,黄逸峰选择重返校园,执起教鞭,重拾教书育人的老本行。

但好景不长,1937年的冬天,上海沦陷,心痛不已的黄逸峰只能再一次告别上海,一路辗转至广西桂林,在广西大学任职会计学教授。

黄逸峰七次入狱,皆是为民族兴衰所奔波,大义凌然不畏强权,英勇抗争,不愧为党组织信任的革命战士,几年的艰苦抗战,不但没有磨灭黄逸峰心中的爱国烈火,这团火反而是越烧越旺。

火苗烧的再旺,也无法弥补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事实,而这一直是黄逸峰心中无法抚平的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黄逸峰不懈的努力,1940年,黄逸峰几经周折与周总理、叶剑英取得联系,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中,再次接受了党组织的工作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在1941年的3月,黄逸峰得以在陈毅等人的帮助下第二次入党,并委以重任。而他的第三次入党发生在建国后,黄逸峰兼任华东交通专科校长期间,一名叫薛承凤的学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痛斥学校铺张浪费等行为,黄逸峰知道这件事后,责令找出投稿学生并对其进行劝退处理。

此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舆论一边倒指责学校的做法简单粗暴,压制批评。华东局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检查组,前往学校调查这一事件,给予黄逸峰党内警告处分,要求黄逸峰在报纸上做公开检讨,然而黄逸峰则拒绝上报检讨。

此事上报给毛主席,毛主席听完汇报后,给出了重要批示,党内绝不能够接受压制批评的行为,但凡有这样的行为,轻则开除党籍,重则交给人民去审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这样,黄逸峰被当作典型处理,开除了党籍。直到1956年,毛主席建议可以考虑黄逸峰重新入党,同年底,黄逸峰再次入党。这样,也就有了黄逸峰三次入党的传奇经历。

敢对中国人无礼,决不答应

而要说起黄逸峰与苏联红军的纠葛还得追溯到日本战败后,当时在我国东北有一段从满洲里至绥芬河的线路名叫中长铁路,早先是由苏联管理的,但这条运输线对于我党实在是太过重要了,为了更好的利用好这条线路,于是党中央便派遣黄逸峰前往协同管理。

但要知道当时的中长铁路的各部门职员大都是苏联战友,对于黄逸峰等一众中国共产党总是抱有高人一等的姿态,在日常工作中也是极尽刁难。

起初,黄逸峰还真没放在心上,更何况从大局着想,苏联老大哥对中国的抗战帮助不少,所以,并未在这些琐碎事情上太过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然而,有一次内部举行了一场晚宴,有位苏联同志喝的有些醉了,借着酒意,竟然当众调戏一位中国女同事。黄逸峰对待这种丧失道德伦理的事情是绝不会姑息的,当众痛斥了这位苏联同志,丝毫没给对方台阶下,搞得这位苏联同志狼狈不堪。

事后,大家也没有再提这件事,谁曾想,这位苏联同志竟对这件事一直怀恨在心,等到这位苏联同志回国后,竟捏造事实反咬一口,污蔑黄逸峰对待苏联支援的同志傲慢无礼,甚至瞧不起苏联人。

这些颠倒黑白的话传到斯大林耳朵里,自然又是另一番味道和筹码。

所以,就在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当毛主席在会上向斯大林提出中长铁路的主权问题时,斯大林就拿黄逸峰这件事说事,试图打压我们,向我们多要些条件,这便有了文章开始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

回国后,毛主席了解了“告状”背后事情的来龙去脉,欣慰的笑了,非但没有责备黄逸峰的行为,还连连夸赞他这个教书先生是真正的勇士,敢于维护中国人的尊严。

当毛主席将事情原委告知斯大林后,斯大林也自知理亏,小算盘没打成功,中长铁路的主权也顺利地拿回来了。

“牛人”黄逸峰的晚年,仍在为国家、为民族的长远未来奔波。1978年,为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后备力量,重建上海科学院的事情被提上了议程。究竟谁来主持这项工作,一时间争论不休。

最后,在胡乔木的推荐下,73岁高龄的黄逸峰再次被委以重任,如同当年扛起反帝国主义、抗日斗争的旗帜一般,重出江湖,再次当起了教书先生,任职上海科学院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乔木

新官上任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用武将干练的作风快刀斩乱麻,将一切阻碍重建的污物一扫而静;用文将的伯乐之眼招贤纳士,使得学院重建之路顺风顺水。短短三年的时间,成就斐然,奠定了上海社科院的科研基础。

工作起来就忘我的黄逸峰,不顾年老体弱,劳心劳神地沉浸在工作中。直到1980年9月26日在讲学时,突发中风,晕倒在了三尺讲台上,从此一病不起。

1987年5月27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决定,恢复黄逸峰1941年重新入党前的党籍,党龄从1925年10月连续计算,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则从1925年8月参加共青团算起。

此时,想必你也在内心响起了激动的掌声,太不容易了,终于等来了为黄逸峰同志正名的这一天。然而,时间的指针无情地走动,1988年11月27日,时间带走了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从教书育人到领兵打仗,再到重登三尺讲台,黄逸峰用一生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现在接力棒交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务必要牢记和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这样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