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8月,彭德怀与滕代远等人共同领导发动了平江起义,并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与朱德、毛主席两人创立的武装遥相呼应。然而好景不长,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新生的红五军很快陷入了低谷,部队面临着被打散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经历了巨大的挫败和伤亡后,部队士气一落千丈。为了重振士气,彭德怀决定对部队进行一番动员,于是某天早晨,彭德怀站到了战士们面前。

  可就在他向战士们发表讲话时,红五军一大队队长雷振辉却突然从警卫员手中夺过手枪,扣开扳机就指向了彭德怀。

谁也没想到雷振辉会突然动手,紧急之下,李聚奎立即飞扑向彭德怀,要用自己的身躯帮他挡下这一枪,而新党员黄云桥也同时动手,向雷振辉扑了过去。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一时间都呆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雷大队长会向彭指挥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那么,李聚奎到底是何人?雷振辉又为什么会开枪刺杀彭德怀呢?

红五军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大革命陷入低潮,第一次国共合作也宣告失败。当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上毛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自此,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独立武装革命的道路。

之后,毛主席回到湖南发动秋收起义,并率部南下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到达广东后重新北上,经湖南回到江西,并于当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毛胜利会师。此后,朱毛部队合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当时的中国革命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敌人的打压下已经奄奄一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被大幅削弱,但就在这革命的低潮时刻,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彭德怀却“火线入党”,并很快与滕代远、黄公略等人在湖南平江县发动了平江起义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等人发动起义的消息被迅速送往国民党高层,因此在枪声打响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慌忙调集大军齐聚平江县城,要将革命的火种掐灭于摇篮之中。

面对敌人的围攻,红五军战士们毫不畏惧,英勇不屈,凭借着县城防御工事和数倍于己的敌人鏖战数日。然而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下,红五军很快伤亡惨重,其中七团团长黄纯一牺牲,四团急匆匆赶来增援,又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仅仅七八天的时间,红五军就先后损失了多名高级指挥,形势十分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审时度势,认为固守平江是死路一条,只有突围才有一线生机。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他们能够突围而出,迟早能够重新恢复队伍,而若是留下来,恐怕三天都未必能够撑下去。

1928年7月30日,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余部杀出重围,一路往西北方向深山老林中钻去,希望借地利摆脱敌人追兵。

次月20日,中共湖南省委向红五军发出指示,要求他们“避免与主力部队作战,并派一部向萍、安与朱毛联络”“萍”即江西萍乡,“安”为湖南安仁县,两地距离井冈山都较近,湖南省委的意思,便是让他们尽量靠近井冈山方向,以和红四军会师。而这一指示,正好与彭德怀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因此在接到指示后,彭德怀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向湘东方向运动,尽快与朱毛红军会合,登上井冈山,另一路则由黄公略率领在湖南浏阳一带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本来红五军在平江起义后便已经受到巨大创伤,如今再分兵两路,更是兵力薄弱,在敌人的穷追不舍下,红五军屡屡和敌人主力遭遇,多次战斗之下,部队严重减员,最后仅剩下了一两千人。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彭德怀等人想要突围向井冈山的计划落空了。

彭德怀心知井冈山是非上不可的,不然留下来就是坐以待毙,所以在1928年9月9日红五军再一次受挫之后,彭德怀决定暂时原地休整,进行一番动员,鼓动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彼时的红五军仅剩不到一千支枪,一千多人,且自从7月起义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先后有不少意志薄弱的官兵离开、叛变,因此9月9日万载大桥一战再次受挫后,部队士气几乎到达了谷底,许多人内心都发生了动摇,甚至有些高级指挥官都在密谋叛逃。如果再不进行动员,恐怕没等到敌人消灭,部队就自己解散了。

飞扑救人

1928年9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等人多次召开会议,总结以往战斗中的经验教训,并多次对战士们进行动员,向他们讲解革命道理。

有些战士在平江起义之后一直没有转变过来思想,思维仍旧停留在旧军阀的层面,因此在遇到挫折时往往意志薄弱,时刻想着叛逃。对于这种士兵或者军官,彭德怀等人先是以革命道理开解,如果对方依然不接受改造,那便坚决将其清理出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同时,在这次整顿活动中彭德怀还吸收、提拔了一些革命信仰坚定又作战勇敢的战士,让他们担任重要职务。因此,在9月中旬的整顿之后,红五军这支红军部队为之一新,士气也因此达到了顶峰。

正当彭德怀以为部队整顿就此结束,第二日便可拔营东进时,危险悄然来到了他的身边。

1928年9月中旬的部队整顿后,原红五军取消了团建制,直接缩编为五个大队,几个大队长分别为雷振辉、黄公略、李玉华等人,彭德怀则为总指挥。

部队缩编完成后,彭德怀便将全军召集在了一起,准备召开一次动员大会之后便立即出发,向井冈山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一天早晨,当彭德怀来到战士们面前,看着经过缩编后已经不足一千人的部队,开口道:“我们举起义旗就是为革命,干革命有两不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如果现在还有人怕的,现在就可以走,就算你们走光了,我彭德怀也要一个人举着红旗翻山越岭爬到井冈山!”

这一番话大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台下掌声一片,人人脸上都带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毅。然而没人注意到的是,在彭德怀发表讲话时,随着台下士气的愈发高涨,红五军一大队队长雷振辉的脸色却越来越阴沉。等到台下士气高涨到顶点时,雷振辉一把夺过警卫员薛洪全手中的手枪,将枪口对准了彭德怀。

“彭德怀,我不想跟着你上井冈山,现在立即取消上井冈山的决定,否则我会开枪!”雷振辉手指已经放在了扳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战士们看到这一幕,大吃一惊,他们虽然不清楚一大队大队长为何拿枪指着彭指挥,但他们却看到了彭指挥临危不乱,坚定摇头道:“我拒绝!”

听到彭德怀干脆的拒绝声,雷振辉脑门一热,就要扣动扳机。

此时两人不过相距两三米距离,这个距离下刺杀几乎不可能失手,如果雷振辉真的扣动扳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说时迟那时快,站在彭德怀身边的基层干部李聚奎见到雷振辉有想动手的意思,立即飞扑到了彭德怀身前,要用自己的身躯为彭总指挥挡下这一枪。同时,雷振辉身后的新党员黄云桥一个跨步便欺身到近前,左手一把勒住了雷振辉的脖子,让他身体后仰,枪口朝上抬了几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雷振辉开枪后,由于被黄云桥锁住脖子,子弹打到了天上,因此彭德怀安然无恙。接着没等雷振辉开第二枪,黄云桥就拔出腰间的手枪给雷振辉脑门上来了一发,鲜血飞溅后,这场刺杀危机也随之解除。而在此过程中,李聚奎的身体始终挡在军长前面,没有移动过半分,这让彭德怀十分感动。

在雷振辉被击毙后,四大队队长李玉华趁着没人注意,带着手下队伍狼狈逃窜,这一举动无疑昭示了李玉华和雷振辉之间的关系。

后来经过调查,李玉华和雷振辉在刺杀之前就已经开始狼狈为奸,时刻商讨着叛逃计划,原因是自从平江起义以来红五军到处流窜,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忍受不了这样的艰苦,因此便起了叛逃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而彭德怀要带着部队上井冈山就必须和沿途的地方反动武装和国民党正规军作战,还要继续忍饥挨饿,这无疑加快了他们叛逃的进程,因此在彭德怀上台讲话时,雷振辉直接站了起来,想要通过暴力的方式强行阻止部队前往井冈山。

名震全军

经过这次刺杀事件,彭德怀等人痛定思痛,认为还是党组织建设不到位。因此在雷振辉被击毙后不久,红五军党委就和湘鄂赣边界特委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对红五军进行了扩编,并将党支部建在大队上,确保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经过又一次的整顿后,红五军终于彻底焕发了生机,再次踏上了前往井冈山的征程。

而当初飞扑而出为彭德怀挡子弹的李聚奎,则被彭德怀深深记在了脑海里。在之后的革命征程中,李聚奎先后在红五军中担任中队长、大队长,到达井冈山之后,在包围苏区的几次“反围剿”作战中,他又先后担任团长、师长,多次身先士卒,战斗在前,即便受伤也不愿下火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聚奎

在1933年2月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他还曾以伤亡46人的代价打下了敌人一个师加一个旅共3000多人,创造了一个奇迹。

因此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时,李聚奎被中央军委亲自点将担当长征前锋。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李聚奎充分发挥了他的指挥天赋,在湘江血战、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战斗中,指挥部队强行撕开敌人的包围,从而使中央红军得以一次次突围而出。尤其是强渡大渡河这场战斗,更是让他名震全军。

1935年5月,红军部队被包围在大渡河,前有天堑后有追兵,不渡河是死路一条。在红军来到大渡河畔的72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出走天京后被困大渡河畔,数万义军被清军包围,又遇到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涨水,多次渡河失败,最终石达开决定舍生取义,主动以自己和儿子的性命换手下将士的性命。可惜最后清军背信弃义,将石达开父子押解后又偷袭已经投降的太平军,石达开父子也被凌迟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因此,红军来到大渡河之后,几乎面临着和当年石达开一样的局面,蒋介石更是一边调集重兵包围,一边疯狂叫嚣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形势十分危急。

在此生死攸关的时刻,李聚奎当即决定派出一支敢死队,抢先过河后抢占立足点,否则在河对面敌人机枪的扫射下,红军队伍将会付出极大伤亡。于是,李聚奎命令杨得志组建了一支由17名战士组成的“渡河奋勇队”,一边让红军主力在河对岸提供火力掩护,一边让17名战士划动木桨船抢渡大渡河,一番战斗之后,这支敢死队终于在河对岸抢占了一处有利地点,为后续部队渡河赢得了好时机。

之后,李聚奎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立即命令红军部队强渡大渡河,一时间大渡河中千帆竞过,水花迸溅,很快就被一艘艘小船、小木筏填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聚奎(右)

  在强渡大渡河之后,红军成功从敌人的包围中突围而出,自此转危为安。而李聚奎的名字,也因为这场战斗名震全军。

抗日战争时期,李聚奎先后担任129师386旅参谋长、山西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务,先后参与指挥了多次对日作战,对太岳地区的日军进行了长期全面的打击,有力支持了抗日斗争。之后解放战争时期,李聚奎又被调往东北担任军区参谋长,参与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创建了无数光辉战绩。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先是在朝鲜战争中承担志愿军的后勤工作,之后又被任命为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成了当时我国后勤事业的执牛耳者。

 后来,李聚奎又先后出任我国石油工业部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等职务,1958年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为我国的国防与现代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1年,李聚奎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工作,无奈离开工作岗位,直到1995年6月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从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到最后授衔上将,李聚奎的一生充满着激荡与辉煌,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身陷囹圄、血染征袍,但在革命信仰的引领下,他从未有过半分动摇。也正是在这样坚定的革命信仰支持下,李聚奎才能在一次次血战中化险为夷,最终成功走到革命的明天。

因此在新的时代,我们依然要坚定革命信仰,勇敢踏平一切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