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在英勇就义后,妻子收殓其遗体时,竟在他的衣服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的内容令人看后不禁感到悲痛,甚至绝望。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当时的背景,1274年,赵㬎(xian,第三声)即位,史称宋恭帝,这里有意思的是,这个赵㬎当时只有三岁,三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顺溜,就当上了九五之尊,由此可见当时的南宋,已经败落成了什么样。

赵㬎即位后,他的奶奶谢太后垂帘听政,与当时的宰相贾似道一同把持朝政,这个贾似道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蟋蟀宰相”,论起政治,他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会,为满足自己的贪欲,把整个国家治理的乌烟瘴气,但要是论起玩蟋蟀,他算得上是“祖师爷”。

他所著的《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促织在古代,指的就是蟋蟀,一个国家政府的首脑,改行写起了玩蟋蟀的书,还一不小心就成了蟋蟀界的“教科书”,不禁让人啼笑皆非,你说当初专心玩蟋蟀,不去走仕途,纯粹当个“动物学家”那该多好,后来也不用背着那些千古骂名。

两年后,元军发起总攻,赵㬎被逼退位,三岁登基,五岁退位,这位乳臭未干的毛头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虽然后面还有临时推出来的傀儡皇帝,但此时的南宋已经名存实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天祥一心抱着为国献身的必死决心,敌军知道文天祥的大名,也知道他在宋朝的影响力,所以想把他当做突破口,只要他答应投降了,那剩下的就不是事了。

但文天祥宁死不屈,敌军软的硬的都来了一遍,最后却不起任何效果,于是耐心逐渐的到达了顶点,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直接让他消失。

在文天祥英勇就义的时候,他的妻子欧阳氏就在一旁,后来在给文天祥收殓遗体的时候,意外的在他的衣服中发现了一个纸条,看完后,止不住的悲痛充斥着欧阳氏的全身。

纸条上是一段简短的句子,内容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有义,只有义才能使我们达到最后的仁,我辈读书人,读那么多圣贤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当我们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能够问心无愧。

短短两句话,将文天祥为国献身的报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于己,他问心无愧,于国,他更做到了问心无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文天祥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的国家如果有着更多这样的人,何愁不兴盛?何愁不发达?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这句话送给我,也送给屏幕前的你们,希望以后我们在面对关于人生的苦难或者疑惑的时候,也能够问一问自己这句话,我们能做到“庶几无愧”吗?与诸君共勉。

参考资料:

《宋史——文天祥传》

《大宋最后的风骨,死于1283年——环球人物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