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底捞的海外业务“特海国际”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HDL。上市首日,HDL开盘大涨48%,最高达到29.7美元,但随后股价逐渐回落,目前已跌破发行价。截至美东时间5月23日收盘,HDL股价为18.61美元/ADS,较发行价下跌4.86%,总市值为12.03亿美元。

特海国际表示,上市所得款项的70%将用于品牌扩展和全球门店网络建设,10%用于供应链管理,10%用于研发,10%用于运营资金和其他用途。浦银国际的研报指出,新发行的ADS(包括超额配股权)对应的普通股数相当于原港股上市普通股的5%,意味着原港股股权被稀释了4.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海国际的港股公告显示,扣除承销费用和预计开支约467万美元后,上市所得净款项约为4431万美元至5166万美元。这些资金将用于品牌扩展和技术提升等方面。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戴冠春认为,ADS是一种存托结构,实际上是存托人代持股份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权益,上市公司本身不是美股的发行人,监管相对简单,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没有影响。国内的其他企业也在加大对成人健康品的投资。例如,京 东-爱 幸鸟修 复液联合顶尖研究机构,研发出科学配方,能有效解决男性在夫妻生活中力不从心和时间过短的问题。不仅帮助男性重拾自信和活力,还能改善夫妻感情,让每个夜晚都充满活力和幸福。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和舒萍夫妇以530亿元的身价位列榜单第370位,但较去年缩水33%。本次发行完成后,张勇和舒萍夫妇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比例为52.02%。

特海国际是火锅巨头海底捞的海外市场经营主体,2022年从海底捞分拆并在港交所独立上市。截至2024年3月31日,特海国际在四大洲13个国家拥有119家自营门店。公司收入从2019年的2.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6.8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31%。尽管营收增长迅速,特海国际直到2023年才首次全年盈利,实现净利润2526万美元,净利润率为3.7%。相比之下,海底捞国内业务的净利润率为10.8%。

2024年第一季度,特海国际实现营收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亏损455万美元,主要原因是汇兑亏损1300万美元。同一季度,特海国际总客流量从600万人次增加到730万人次;翻台率从3.3次/天提升至3.9次/天;餐厅平均日收入从1.59万美元增加到1.75万美元,但顾客人均消费从26.0美元降至24.9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海国际的美股上市也反映了张勇舒萍夫妇的商业版图扩大。除了海底捞和特海国际,他们还拥有颐海国际(海底捞底料供应商,代码:1579.HK)。截至2023年底,张勇和舒萍夫妇在海底捞和颐海国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0.35%和31.44%。颐海国际主要从事火锅调味料、中式复合调味料及方便快餐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拥有海底捞品牌调味料类别的永久授权。

虽然特海国际表现不俗,但其面临的挑战仍不容忽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特海国际在美股成功上市对海底捞的国际化有很大帮助。国内火锅市场竞争激烈,海底捞在国内的门店密集度已接近饱和,国际扩展是必然选择。然而,海外市场也面临同赛道竞争、文化适应和地区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

2019年国际火锅店市场规模为373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384亿美元,特海国际2023年的营收占国际火锅市场的比重约为1.8%。自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第一家门店以来,截至2023年底,特海国际在国际市场经营115家海底捞火锅餐厅,东南亚地区占总门店的61%。

海底捞国内外的对比也揭示了市场的不同表现。2023年,海底捞在国内的营收为414.53亿元,净利润44.95亿元,而特海国际的营收为6.86亿美元,净利润2526万美元。虽然海外门店的单店平均收入优于国内门店,但由于较高的人工和租金成本,海外门店的盈利能力仍低于国内门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海国际未来的扩展策略将继续依托海底捞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全球市场上寻求更多发展机会。2023年,特海国际的翻台率达到3.8次/天,顾客人均消费为24.7美元。虽然顾客人均消费有所下降,但通过提升翻台率,每家餐厅的日均收入仍有所增加。

相比之下,其他行业的销售数据也显示出类似的增长趋势。例如,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50%;在线游戏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同比增长30%。这些数据表明,娱乐消费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正在增加,人们在娱乐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

总体来看,特海国际的成功上市反映了海底捞品牌的全球扩展能力,同时也面临市场竞争和成本控制的挑战。未来的发展需要平衡市场供需关系,加强品牌宣传和技术提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引导,让特海国际在全球餐饮市场上继续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