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上,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的“兄弟”论曾经广为流传。近日,刘强东“狼性训话”京东兄弟的视频又成为热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微博上,又看到不少人在说刘强东做得对。但从近期京东的进展看,当前京东的管理层,在节流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开源上做得明显不够,一些加强内部管理的“鲁棒”措施,并不能直接带来效益的提升,反倒可能疏远员工和公司之间的距离。

简单说几句。

1、北京公司中午有关灯午睡的不多,但南方不少公司都有,包括一些知名的IT公司,将午睡等同于在公司“睡大觉”,明显不合适。京东可以取消午睡制度,但狠话对准午睡,没必要,将午睡等同于“躺着睡大觉”更不合适。毕竟午睡也是京东之前的公司制度,之前刘强东活跃在公司内部各部门时,也没有认为午睡不对。

2、网传京东查出不少代打卡,还有收费代打卡的。打卡制度是一个公司日常秩序,员工“代打卡”长期没有被发现,正说明的是公司之前的管理不够严谨、精细。员工长期不在岗,而主管领导没意见,业绩能完成,这同样是公司管理机制出了问题。这问题绝不仅是打卡那么简单。

3、对员工业绩的评价明显有问题:

(1)如果你业绩好,你可以永远不需要去加班加点,公司永远是爱你,永远是给你非常好的收入待遇。

这一点明显暴露了考核KPI存在问题,加班加点,从来不应该成为考核的关键,而业绩好不好,不仅看做得好不好,还看你设置的比较基准高不高。

(2)如果你业绩假设没那么好,只达到了平均水平,你只要拼搏,公司永远不会辞退你。

这句问题更大,“拼搏”还不如“加班加点”能考核,不少公司甚至直接将看着很忙的“加班加点”看作是“拼搏”,其实这可能是假装的,无效的,在等免费的晚餐和班车。此外,公司辞退员工,有多种原因,例如,某个部门的裁撤,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今,一个部门的裁撤,不少员工很难在公司内部找到合适的职位。例如苹果公司裁撤了自动驾驶部门,只有少部门员工能转移到公司内部的AI或其他部门。

(3)业绩不好,又从来不拼搏的人,这家公司永远不能容忍,一个不能容忍,都会逐步通过各种手段全部淘汰出局。

这句的前提是错的,业绩达不到要求,末位淘汰本就是正常的选择,不能因其拼搏就一而再的“将就”。“从来不拼搏的人”,如果其行为与公司文化不符,连试用期都不应该通过,就要淘汰掉。

总体看,京东虽然被认为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但无论之前的高速增长期,还是现在遇到的困境期,刘强东的表现都很像乡镇企业家,而且是没有精细管理的乡镇企业家。

具体表现在京东,就是基层管理的粗犷。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做到两点。

一是加强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京东不仅要管打卡,还要完善各级部门主管的业绩责任和团队管理责任。不是干得好,就能升官,要升到更高的管理职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京东应加强对优秀人才的管理能力培训。

二是提高公司决策的质量和前瞻性。只有方向正确、用人正确、资源配备跟上,公司的业绩才会好,不利局面才会扭转。拼搏和公司方向“南辕北辙”,不仅不会有好业绩,还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