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广告是很多八零后、九零后的共同回忆,当年的药品广告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关于肠道疾病的广告占比不小,以至于许多人在童蒙时期就已经知晓了“便秘”和“痔疮”等成人才会遇到的难言之隐。

这个事情说来虽然带有一丝戏谑感,但背后的医疗现实却发人深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肠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长的管道,人体体内容纳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全长在7米左右,而与之相关的各类肠道疾病也是个庞大家族。例如阑尾炎,正常人患阑尾炎的比例在1%左右,这实际上是个相当惊人的比例了,急性阑尾炎几乎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解决,其占到腹部外科住院患者总数的15%,居于外科急腹症首位,且各年龄层次均有发病。

老百姓朴素的认知是,“急性”的病症好治,来得快去得也快;“慢性”的不好治,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就是慢性疾病的典型,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前者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后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炎症性肠病发病缓慢且病情不显著,病程初期常被误诊为过度疲劳或饮食刺激导致。此后病情逐步发展,直至病患发现反复肚痛拉稀,最终可能酿成癌变。

可惜的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传统手段为药物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但副作用较大,尤其是神经毒性、心血管和肝脏损害不容忽视。在历经药物治疗后,仍有一半左右的病患无法好转,最终有2成患者在病情反复发作中选择切除部分肠道。

随着干细胞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越来越多新的干细胞治疗药物和策略不断涌现,其疗效机理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并有望应对复杂粘膜免疫环境下的耐药性。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其不仅具有强劲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更能通过免疫调节来稳定肠道环境,是目前极具潜力的肠道疾病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数据表明,自体、异体MSCs输注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替代不可逆的手术切除,避免病患生活质量下降。针对31例难治性IBD患者的同种异体MSCs输注治疗发现,其中约六成病患出现应答,且四成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其他类似的输注治疗也都取得一定效果,关键的是,MSCs输注未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是其区别于现有临床药物的最大优势。

MSCs之所以能对肠道疾病有益,部分原因在于其受炎性巨噬细胞释放各类因子作用后,能促进免疫调节分子表达,进一步降低促炎因子表达释放,起到消炎作用

同样,MSCs也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大显身手。克罗恩病往往伴随有肛周疾病,其中一种为肛周瘘管性克罗恩病(pfCD),病患伴随急性化脓性感染,在抗TNF-α和手术引流联合介入后,其瘘管闭合率仅有55%,且逾四成病患在五年内复发。对此,研究人员利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展示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MSCs作用下黏膜Treg细胞和循环Treg细胞的百分比提升,大多数患者瘘管闭合或不完全闭合,在后续2年观察中也发现四分之三的患者保持了瘘管封闭状态,证明MSCs疗法具备长期可靠性。

MSCs还能通过外泌体(exos)对黏膜免疫微环境进行重塑,其可保护上皮细胞,并活化成纤维细胞,显著减少了肠粘膜损伤,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减少穿透性溃。更为关键的是,其还可保护倡导神经元,规避了炎症条件下的肠功能障碍,维持病患的日常生活少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是当前极有发展潜力和临床转化价值的前沿医学领域,其不仅在肠道疾病方面颇具建树,而且对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也能发挥难以替代的疗效。尽管还需要更多实验摸清其药代动力学、在体活性、给药途径方式等,但随着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围绕MSCs为核心的治疗方式终将出现。

参考文献:

[1]李青叶,王靖,李琥,等.膳食营养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4, 24 (03): 370-384. DOI:10.16429/j.1009-7848.2024.03.036.

[2]赵悦名,于桐,李文婧,等.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4, 41 (05): 709-715.

[3]杨婧雯,陈芊,单云龙,等.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及其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4, 55 (01): 103-114.

[4]杨柯,王薇,赵强,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4, 52 (01): 9-16.

[5]蒋子寅,韩昌鹏.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3,31(11):897-902.

*文章内容为【干细胞精研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