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这些年车企都比较喜欢使用简洁的设计语言,这也导致了曾经那些传统的外挂部件(后视镜、门把手)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于是隐藏式门把手替代了传统门把手,成为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主流设计。

不过前段时间,发生在山西运城的一起交通事故却让隐藏式门把手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辆载有三人的新能源汽车在与一辆正在作业的浇水车发生追尾后,起火爆燃,周围有热心群众试图营救,但无法直接扣动的隐藏式门把手却让打开车门这件事变得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隐藏式门把手真的存在安全隐患吗?车企又为何偏爱这种设计。

事实上,在不少网友眼中,隐藏式门把手是一种看着很酷,用起来却很糟的存在。自己的车倒还好,如果是上下朋友亲戚的车打不开车门,不仅社死,还浪费时间。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气温很低的情况下,门把手会出现冻住无法弹出,偶尔夹手等故障,想要解冻你还不能随便用热水往上浇,毕竟这种门把手的结构复杂加入了一些电气化配件,整体的维修成本也比较高。

当然隐藏式门把手最被人诟病的其实还是它的安全性,对此,一位业内知名专家表示:目前隐藏式门把手的手动打开方式五花八门,即使在事故发生后隐藏式门把手功能并未失效,但并不是参与每位救援的人都熟悉事故车型的门把手,而在争分夺秒的紧急情况下,浪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

也就是说,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整车的供电并未全部中断,门把手处于上锁状态,而造型各异的隐藏式门把手结构会给救援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而在分秒必争的交通事故中,这无疑是致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便隐藏式门把手被诟病已久,但似乎车企仍然对此比较热衷,这背后既有追求极简主义的美学原因也有提高续航的功能性因素。

来自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的纪雪洪主任表示:“隐藏式门把手流行起来背后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科技感更强,用户在开车门的时候有更多的仪式感,与车的交互感更强;二是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确实能减少风阻,从而提高续驶里程,虽然效果不大,但的确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扩展市场的初期,为了与燃油车产品拉开差距,车企也费劲脑汁在产品形态上搞创新,但由于汽车这种产品的基础定义,暂且还是底盘+四个车轮,因此整来整去,除了换了套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差距永远都是很小的,于是车企也不得不开始在外观上做文章,而门把手这种结构简单,成本不高且消费者一眼就能识别的部件,自然成为了他们发力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