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本身的着眼点是社会公益,但又容易与个人利益对撞,如果缺乏有效的秩序保障,可以想象这必然是步履维艰的

5月26日,有网友爆料称,宁夏一考古队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进行考古调查时,遭到当地村民辱骂殴打。26日下午,记者从头营镇政府和派出所证实,当地确实发生此事。警方表示,村民和考古队员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误解,目前打人者马某某已被警方治安拘留5日。

随后,警方又发布通报,称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杨某等人在原州区头营镇坪乐村草庙塬北侧土地内开展文物调查工作,该土地承包人马某某在不明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到现场进行阻拦。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发生争执,马某某持矿泉水瓶向工作人员杨某击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通报看,似乎指向了这是一个误会。不过结合一些网络爆料看,依然有一些疑点。比如最早发出视频的网友称,“事发现场是一处荒地,有十余年没有耕种,杂草丛生盗洞随处可见,盗土杂乱堆放。周围居民十多年前早已整体搬迁,地表没有任何建筑,也不存在种植粮食或其他作物”。

这段网络爆料则指向这块土地长期荒废,而且“盗洞随处可见”。如果爆料属实,那么自然就难免让人生疑:“盗洞”出现似乎无人在意,为何考古队在进行“抢救性清理时”时却又骤起争执呢?这是否因为有人参与了盗墓,而考古却动了“蛋糕”?这背后有没有“故事”,显然是应当查清的。

当然,目前这些都只是基于网友的爆料和猜测,也许事件本身很简单,就是一个纯粹的沟通不畅。无论是否涉及盗墓,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考古必然和当事人的利益产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在具体的考古现场中其实颇为常见。

比如2019年1月,扬州市桑树脚考古工地就发生了两名考古队员被城管打伤、考古工地办公室被强拆之事,事后两名城管人员被拘留;2012年,郑州一处距今3000多年的遗址遭开发商破坏……深究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大抵都难逃“利益冲突”的范畴。

文物发掘本身确实容易和第三方利益发生纠葛,这毕竟要占用一部分土地。而根据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这也意味着大多数土地使用者无法直接享有文物的“收益”。

那么自然地,很多人对于文物发掘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可见,文物发掘需要格外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全方位的社会教育。文物保护本身的着眼点是社会公益,但又容易与个人利益对撞,如果缺乏有效的秩序保障,可以想象这必然是步履维艰的

事实上,在《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里就已有相关规定,比如建设单位对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应当予以协助,不得妨碍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文物保护法也规定,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这些规定的目的,就是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转,并获得全社会的支持。

当然,反过来说考古工作也应当尽可能地争得利益相关方的谅解,比如具备完整的手续和资质,尽可能减少对当事人的损失冲击,平衡好各方利益等。

发生考古队员被打的事件,当然是令人遗憾的。这起事件也不应当止于拘留,这背后的来龙去脉应当查清,也应当借此给社会上一课——文物是全民的公共财富,人们应当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公共意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