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单位招考,35岁以下是硬门槛;
很多企业的HR戏谑:
“35岁前是人力资源,35岁后是人力成本”
在一些大厂,
35岁+的非高层往往成为被优化的对象……
35岁,真的是职场的一道分水岭吗?
35岁,除了年龄上的增长,
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职场含义?
面对每个人都会经历的35岁,
我们邀请了几位
上财商学院MBA/EMBA的同学来聊聊
如何看待35+年龄段的职场选择,
拒绝被定义的职场。
万婕
2023级金融投资班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资金经理
吴鑫辰
2023级综合精英班
高级审计经理
贾德民
2023级综合精英班
永辉超市产品架构师
欧淑怡
2023级金融投资班
IPO Pang 总经理助理兼市场经理
胡云喜
2023级EMBA班
吉利汽车大数据主任架构师
万婕: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以及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人际交往的能力及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面对工作、生活都更加从容自信。
吴鑫辰:比起20岁出头的自己,现在的我更加成熟、稳重、有经验。首先,从职业经验和技能方面来看,现在的我更加专注于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专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以及如何为企业解决复杂问题。其次,在心态上我也有了显著的成长,刚入职场时,我虽然充满激情和热情,但缺乏稳定性和耐心,而现在我懂得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轻易被情绪左右;我也更加注重团队协作,愿意倾听不同的意见,也能更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贾德民:和刚毕业时相比,我更加知道未来2-3年我要成为什么样子, 所以知道现在我应该做什么,同时现在会更加珍惜和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
欧淑怡:以前觉得很多事物只要努力争取都能得到,现在是会尽力而为然后顺其自然。
胡云喜:和刚工作的自己比,更成熟稳重了,并且考虑问题更深入更全面。
万婕:“35岁是职场分水岭”——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职场的普遍认知,但这并不意味着35岁之后职业必然走下坡路,实际上不同年龄段在职场的发展各有利弊,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好职业规划。35岁以下通常处于职业上升黄金期,利用这段时间夯实基础工作,利用充沛精力不断接受工作的挑战和打磨;而35岁+的职场人通常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在需要深厚知识和战略思维的岗位上更具竞争力。
吴鑫辰:对于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而言,职场中面临的挑战与压力确实会比较大,同时所肩负的家庭责任亦逐渐加重,不得不深思熟虑如何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稳健的进展。20岁出头的职场新人,有比较好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这个阶段应该要多学多练,让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30岁左右的职场人士,有经验,晋升空间大,这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
贾德民:35岁左右确实是职场的一个分水岭,互联网大厂中众多程序员岗位的出现,使得这个现象更加突出。如果在35岁之前有好的职业规划,35岁时就会进入爆发和收获期;如果之前没有好的职业规划,35岁时可能因为跟对人而爆发,也可能会碰到职业天花板。其实如果不是自己做老板,作为一个职场人,总会有2到3次瓶颈和焦虑:35岁、 45岁、55岁。如果自己能够不断提升,突破自我的同时也会突破一个个的瓶颈。
欧淑怡:我觉得每一个五年都是一个质变。30岁对于我是一个槛,我希望毕业工作七、八年后有一个小成绩,起码做到管理层。35岁也是一个槛,究竟靠哪个核心能力继续保持在职场的竞争力?尤其对于女性,因为年龄、家庭和情感等因素,这个槛会表现得更明显。
胡云喜:的确现在职场中太少的高端岗位可以提供给35岁+的人,所以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向更资深的工作岗位努力。
万婕:直白说会有一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我价值与身份的认同,经常会对职业的成就反思,以及职业发展瓶颈的焦虑;二是乌卡时代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会有对子女教育、养老等长期规划的担心与考虑。
吴鑫辰:我认为踏入职场后,职场焦虑一直就伴随着我,这种焦虑主要来源于职场竞争压力、职业发展困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场焦虑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20岁出头我面临的职场焦虑主要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上;28岁那年我组建了自己家庭,随着年龄上升,我不仅要与年轻一代竞争,还要应对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协调好生活与工作。职业发展上,也可能面临瓶颈,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源自压力与不自信,轻度焦虑可以促使我不断前进,越早认清它,越早做出应对,就能安然度过。
贾德民:我自己也有焦虑,准确一点说是45岁的焦虑,有时候我会思考:1. 我所在的公司,能否基业长青?2. 个人在公司还能否继续提升?3. 如果不能继续提升,在这个岗位是否能待到退休?自己是否愿意待到退休?4. 如果再次走进市场,是否还能找到合适的岗位?5.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家庭会不会有资金压力?6. 如果不能提早退休,除了滴滴、外卖,我还能干点啥?我觉得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如果自己都想清楚了,也就无所畏惧了。
欧淑怡:焦虑主要来自时代的不确定性、年龄带来的生理变化——体力确实不如年轻时以及人们标签带来的偏见。
胡云喜:焦虑就是收入水平上升空间可见,能匹配更好收入的岗位要求更高,不易达到。
万婕:首先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及技能的提升,读MBA就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案;另外注重身心健康,良好的健康状况是革命的本钱,杜绝精神内耗;还有就是时刻准备好,把握住职场转折的重要节点。总之要学会接纳更成熟的自己,自信迈向更成功的人生。
吴鑫辰: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且与人为善,于己为善,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学习是终其一生的事情,我非常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职场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地方,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每年都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及考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其次,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定期回顾一下自己的发展与规划的偏离情况,及时纠偏。再则是与人为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工作中要多关注同事的需求和感受,多倾听别人的想法,多了解别人的核心需求,去做有利于他人的事,这样的与人为善可以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助于自身职业发展,带来自身良好的职场形象。最后,我建议大家要调整好心态,尽量少与别人做横向比较,多和自己做纵向比较。只要今天的你比昨天的自己幸福快乐,那就足够了,知足常乐。
贾德民:破解35+职场焦虑要从35岁之前开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确定职场赛道:有的岗位确实干不到35岁,过了年轻时期就会面临二次就业;
2. 做好5年职业规划、3年行动计划,提升自己、终身学习,比如考职业证书、读MBA、EMBA等;
3.开阔视野:定期参加行业协会、团队组织,也多积累人脉;
4.保持活跃度:在一家公司,除非有不断提升,否则不建议干超过8年;在一个部门做了3年一定要做到业务骨干,如果4~5年还没有得到提升,可以出去看看别的机会;
5. 保持一份业余爱好,做业余团队里的专业选手;
6. 做好财务规划和家庭规划,包括理财、个人和家人保险安排、父母养老、住房、教育等,别让生活影响到工作;
7.尽早规划π型人生:生活可以不止一份收入,可以开辟第二职业、增加理财收入等。
欧淑怡:一是心态,放宽心态,接受一些不能控制的事物,接受自己是自己。二是行动,行动是化解焦虑的最佳良药,将自己能做的想做的列出来,一件一件地去做好、完成,那是最踏实的。三是有意识的积累,包括经验总结、人脉资源等,发掘自己的强项并深耕。这几点核心我觉得都很重要。
胡云喜:首先是心态要平静,寻找提升自己的机会,多学习,同时坚持锻炼身体。
不可否认,一些行业工作强度大、技术更迭快,人员相对年轻有其合理性,但35岁也不过是人为划定的一道职场门槛线。
我们20岁时会有懵懂迷茫,30岁时会愈发坚定理性,40岁时又褪去稚嫩,变成更加成熟睿智的自己,与其对“35“这个数字惴惴不安,不如化年龄焦虑为能力焦虑,趁早规划,稳扎稳打,像这些SUFER一样,不断学习,提升认知,热爱每个年龄段的自己,才能在职场的潮起潮落中掌舵自己的人生。
没有人永远年轻,不妨吟啸徐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