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来到大渡河,陷入了“前有断崖天险,后有重兵堵截”的绝境之中。

22名红军勇士以远超常人的勇气,仅凭着泸定桥上的13根铁索,向对岸发起了决死冲锋。

对岸的枪林弹雨打不垮战士们必胜的决心,熊熊燃烧的烈火阻挡不住勇士们冲锋的脚步,他们用满腔的热血换取了中央红军的绝境逢生。

泸定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但回顾这段历史,不免会让人产生如此疑问:既然敌人有拆掉泸定桥木板的时间,为何不直接将桥炸掉呢?

事实上,蒋介石早就向四川军阀刘文辉下达了炸桥指令,但刘文辉最终并未依照命令执行,这背后有何原因?

刘文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翼王覆灭地,不蹈覆辙转乾坤

昔日翼王覆灭地,不蹈覆辙转乾坤

1935年5月,在国民党中央军、川军紧追不舍的围攻下,中央红军被迫行军至大渡河安顺场。大渡河水势湍急,两岸高山险峻,是一处十分凶险的地带。

曾经太平天国的将领石达开,正是被清兵追赶围困至此,最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蒋介石此番,就是将红军视作“石达开第二”,妄想在这天险阻隔之地一举歼灭红军主力。

此时正值大渡河的汛期,河水如同巨龙般翻滚咆哮,红军根本无法架设渡桥。

更糟糕的是,敌人早早将附近的船只拉走,红军战士们走遍四周也只寻得三条小木船,想要依靠这三条小船将部队全部送往河对岸,至少也要几个星期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大渡河并非久留之地,在5月25日夜,红军请来了一位曾亲历石达开覆灭的老秀才。

提起当年之事,老人侃侃而谈:“石达开在这里耽搁太久,贻误了战机。前方有河水阻断道路,左边是高不可攀的悬崖,右边是暴涨滔天的大渡河水,后有清兵重围......”

也就是说,红军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要尽快离开这个险仄之地。

毛主席、朱老总深刻吸取了石达开的经验教训,决定改变原有的渡河计划,派红2师4团急速行军夺取泸定桥。

5月27日,红4团立即向泸定桥方向行军,由于一路上地势险峻,加上有川军残兵阻拦,他们只行进了80多里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8日,红一军团再次下达急令:“限左路军(即红4团)在29日前夺取泸定桥。”这也就意味着,红4团需要在接下来的一个昼夜行军240里。

能否拿下泸定桥,事关中央红军的存亡。王开湘、杨成武一边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成为了全团战士们的唯一目标。

山路蜿蜒崎岖、泥泞湿滑,路边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

河水卷起一重重浊浪,拍在两岸岩壁上如同阵阵闷雷炸响,天空也阴沉的可怕,战士们无暇欣赏这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只顾闷头急速行军。

这一天,天黑的格外早,夜里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将战士们淋了个通透。在漆黑不见五指的雨夜里,战士们只能听到彼此沉重而急促的呼吸声。

他们饿了就匆匆抓一把米果腹,渴了就用手捧着雨水往嘴里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然之间,漆黑的河对岸出现了一抹火光,紧接着便燃成了一长串,原来敌军的部队也在行军。

看到红军的队伍后,对方立即吹响了号子,警惕询问道:“喂,你们是啥子部队?做什么的?”

红军战士们见状,立即点燃了火把,拼了命地往前冲去。两岸的火光照亮了长夜,如同游龙一般向着泸定桥而去,展开了一场令人震撼的生死赛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9日凌晨,红4团终于抵达泸定桥西岸,创下了行军史上的一大奇迹。

可守备泸定桥的敌人,早就将桥上的木板抽走,只剩下13条冒着寒光的铁索,其下汹涌的大渡河尽收眼底。

河对岸的守军自以为胜券在握,架起机枪疯狂地叫嚣道:“只要你们有本事飞过来,我们就缴枪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顺利夺桥,不留给敌人增援的机会,王开湘、杨成武立即组织干部开会。在分布夺桥任务时,各连排干部踊跃报名,王开湘最终指定了二连组织突击队。

二连连长廖大珠欣喜万分,连忙在连队中挑选了21名红军勇士,自己担任突击队队长。

战斗在下午四时打响,22名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身上挂着十几个手榴弹,在全团司号员吹响的冲锋号中毅然踏上泸定桥头。

铁索剧烈摇晃着,战士们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下方的激流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此时也注意到了红军的动作,开始朝着桥上疯狂扫射,子弹嗖嗖的从战士们耳边划过,打在铁索上叮当炸响。

战士们顶着枪林弹雨,踩着摇晃的铁索,咬牙向前冲锋。三连紧跟突击队的步伐,一边向前攀爬一边铺设木板。

眼见突击队员势不可挡地冲来,对岸的敌人顿时魂飞魄散,直接在对岸点了把火。

高峡内呼啸的狂风助长了火势,冲天的火光将整个天空映的通红,铁索也被烈火烧的发烫。

看到这一幕,杨成武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向着即将冲到桥头的突击队员们高喊道:“同志们!敌人垮了!冲呀!冲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击队队长廖大珠一跃而起,怒喊道:“前进!”紧接着便毫不犹豫地向着火海冲去。

战士们群情激奋,纷纷高喊:“冲啊!”、“前进!”一个又一个地向火里扑去。

桥头工事里的敌人被红军勇士吓破了胆,纷纷向城门跑去,红军成功拿下了泸定桥。

桥板铺好后,红4团的战士们前仆后继地朝着对岸冲去,短短两个小时便将城中敌人消灭大半,剩下的散兵游勇狼狈溃逃。

打下泸定桥的第三天,中央红军赶到了泸定桥边,千军万马陆续从泸定桥上跨过大渡河天险。

蒋介石闻此消息气愤无比,自己早已亲自电令刘文辉炸掉泸定桥桥,奈何刘文辉最终并未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辉为何不炸桥?

刘文辉为何不炸桥?

虽然在名义上,刘文辉属于国军阵营,但实际上他与蒋介石并不同心。

刘文辉在川康苦心经营20余年,拥兵十几万余众,自然不会将“借道北上”的红军当做死敌看待,在当时真正能威胁他“西南王”地位的,是蒋介石的中央军。

1935年5月3日,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刘文辉的24军防区。蒋介石对此极为重视,电告刘文辉。

“以据险扼守,迎头拦阻与分兵设伏在隘路之内节节腰击。”

但刘文辉却有着自己的考虑,有黔军军阀王家烈的前车之鉴,刘文辉认为蒋介石是想要借机插足川康地区。

况且仅凭借自己的24军,根本打不过红军,硬拼之下只能是两败俱伤,由蒋介石渔翁得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刘文辉对蒋介石保持阳奉阴违的态度,力求保存自身实力。

5月25日,蒋介石收到了红军主力占领安顺场的情报,马上急电刘文辉,令他监督所部严加防守,想要将红军主力围困在此,成为“石达开第二”。

为了断绝红军抢夺泸定桥的可能,蒋介石特令刘文辉炸掉泸定桥,妄图将红军主力围困在安顺场。

然而刘文辉只拆去了桥上的木板,认为这样就足够阻拦红军的步伐,并未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炸毁泸定桥。

一方面,泸定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经济意义,刘文辉一旦炸毁,必定会成为历史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铁索桥始建于康熙年间,目的是为了打通川藏两地交流往来,建造之时工程十分巨大,建桥过程极为不易,造价更是贵的惊人。

自泸定桥建造以来,为川藏两地贸易往来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数目庞大的税收,自然都进入了“西南王”刘文辉的口袋。

一旦炸掉了泸定桥,不仅会让税收大幅缩水,后续重建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也十分惊人,这笔巨资老蒋显然是不会买单的。

另一方面,红军战斗素养远超刘文辉的想象。

他在5月27日便亲自前往汉源督战,派袁国瑞率领第四旅赶赴泸定桥增防,第四旅行至龙八铺又分出第38团火速开往泸定桥。

然而红军竟通过两天三夜的急行军,抢在川军之前抵达并完成了夺桥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一点,守桥的士兵大都是“两枪兵”,战斗力极差,战斗意志远逊于身经百战的红军勇士。

他们原本以为依仗天险和光秃秃的铁索,能够轻易地将红军阻拦至对岸。却不想红军如此勇猛,竟靠着这13条铁索飞跃天险,就连燃起熊熊烈火都无法阻拦红军冲锋的步伐。

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并非是敌人的心慈手软,而是红军勇士们兵贵神速,无畏牺牲所赢得的。

铁索横桥屹立如故,大渡河卷起一重重惊涛,涛声轰鸣依旧,似在高歌昔日渡桥英雄。

致敬英雄,先烈不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