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明,今年35岁,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我和妻子张雯结婚已有8年,我们有一个6岁的儿子小明。我的父母在我们附近的小城里居住,母亲是个家庭主妇,父亲在一家工厂当工人。

我的母亲是个传统的大妈,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她对金钱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总是把钱看作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不过,她对家人也是无私付出,把我们的幸福看得比自己还重要。

我的婆婆今年67岁了,个子不高,身材臃肿,皮肤暗黄,满脸的皱纹。她的头发已经花白,眼睛里常年带着一种严厉的神情。她的性格固执已经到了近乎顽固的地步,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独断专行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她对金钱的执着更甚于其他。也许是因为她的年轻时代过于贫困,她把金钱看作是一切的依归。她对儿子我的期望就是希望我能赚很多钱,过上她梦寐以求的富足生活。

我的妻子张雯是个相当理智的人。她年轻貌美,长相甜美可人,但为人冷静沉着,做事谨慎有度。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崇尚独立自主,反对依赖他人。

她对婆婆其实也是理解和宽容的。她知道婆婆的固执和对金钱的执着来自于她多年的贫困生活,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妥协。这就注定了她和婆婆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我和妻子正在客厅看电视,婆婆突然找到我们,一脸严肃的样子。

"明儿,我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商量。"婆婆说。

"什么事啊,您老人家尽管说。"我连忙起身请婆婆坐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这么想的,你们现在条件也不错了,我在你们这里吃吃住住也挺多年了,是时候给我一些养老费了。"婆婆斩钉截铁地说,"你每个月给我2万块钱,我自己买点东西,不要总指望你们伺候。"

我和妻子都被婆婆的要求吓了一跳。我看到妻子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似乎在极力忍耐什么。而我的心里也是极度无奈和难过,2万块钱可是我们一个月的大部分收入啊!

"妈,这怎么可能呢?"我试图劝解道,"您老要是缺什么东西,尽管告诉我们,我们给您添置就是。可是2万块钱太多了,那几乎是我们全部收入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哼,你们年轻人就是小肚鸡肠,都不知道孝顺长辈!"婆婆根本不买我的账,"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靠的就是我和你爸年轻时拼命挣钱!你们应该感谢我们才对!"

"妈,我当然感谢您的养育之恩。"我连连点头,"可是您要求这么多钱实在太过分了。您想要什么,我们尽量满足,可是2万块钱真的太多了。"

这时,我的妻子张雯终于按捺不住,开口反驳婆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这个儿媳妇真是忘恩负义,不知好歹!"婆婆听后脸色也变得铁青,"要不是我们伺候你们,你以为你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吗?我这点小要求你们都不愿意满足,你们是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妈,我们当然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可是您要求这么夸张,我们真的付不起啊!"张雯急得满头大汗,"您老年纪大了,身体差了,我们自然是尽心尽力地伺候您,可是要拿出这么大一笔钱作为养老费,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天方夜谭啊!"

"哼,你们年轻人就是小肚鸡肠,只知道赚钱花钱,根本不懂怎么孝顺父母!"婆婆怒目圆睁,指着张雯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就是这么对我的,我宁可回老家自己租房子住,也不愿意在你们这里吃了上顿没下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您别这样啊,我们都是一家人。"我赶紧打圆场,生怕母女两人的矛盾无法弥合,"您提出这个要求我们确实接受不了,可是我们对您是一片孝心,您要什么我们都会尽量满足的。"

"哼,你们就是孝心不足,忘恩负义!"婆婆根本不买我的帐,怒气冲冲地站了起来,"你们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在这里简直就是个讨饭的!既然如此,我宁可离开,也不愿意在你们这里吃你们的闭门羹!"

说着,婆婆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客厅,走进了自己的卧室,还狠狠地关上了门。我只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心里一阵揪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婆婆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自小就备受贫穷的摧残。她的父母是一对普通的农民,家境拮据,吃穿用度都相当困难。她小时候常年营养不良,身体孱弱。

为了摆脱贫困,婆婆自小学就非常勤奋好学。她刻苦用功,终于考上了县城的一所中学,后来又进入了市里的一所大专学校。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工厂当了工人,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家境。

也正是由于小时候的贫困生活,婆婆对金钱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执着。她觉得只有有了钱,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受人欺凌。她对儿子我的期望,就是希望我能挣很多钱,过上她梦寐以求的富足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我妻子张雯就生活在一个相对较为富裕的家庭。她的父母是一对知识分子,从小就给予她非常好的教育,培养她独立自主、理性务实的性格。

张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教,她认为人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而不是依赖他人。她崇尚自力更生,反对占人便宜。她觉得婆婆对金钱的执着是一种需要扭转的陋习和糟粕。

不过,张雯对婆婆也是理解和宽容的。她知道婆婆的固执和对金钱的执着来自于她多年的贫困生活,是一种源于环境的习惯性思维。所以她从来没有对婆婆太过苛刻,而是一直在努力引导和开导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差异,我和妻子与婆婆之间注定会产生一些代沟矛盾。婆婆坚持传统的观念,认为儿女应该无条件供养父母;而我妻子则追求现代的价值观,认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应有度,不能被当成可恃无疆的把柄。

婆婆觉得自己养大了儿子,现在理所当然地应该由儿子来供养自己的晚年。而妻子则认为,既然父母已经退休,子女理应对他们的生活予以适当的资助,但绝不能被当成提款机或者储蓄罐。

两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作为当事人,有时也很难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就注定了我们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和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婆婆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我和妻子只能在外面干着急。我担心母女两人的矛盾会愈演愈烈,最终决裂。而妻子则显得异常坚决,似乎已经对婆婆的无理要求忍无可忍了。

"你看看,你婆婆就是这么个性格,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妻子气呼呼地说,"她老觉得我们亏欠了她,可是我们对她还不够好吗?我们可以资助她的生活,但绝不能被她当成提款机啊!"

"可是她毕竟是我们的长辈,我们不能太绝情啊。"我劝解道,"虽然她的要求确实有点过分,但我们还是应该多多包容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容有个度!她要是这样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应该拿出全部收入的大部分来供养她,那和剥削有什么区别?"妻子显然已经被彻底惹火了,"我们对她的生活用度都是全包的,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非要这样无理取闹!"

就在这时,我们听到卧室里传来撞击声和婆婆愤怒的咒骂声。我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来到婆婆的房间门口。只见门缝里偶尔冒出一两件物品被狠狠掷出的影子,婆婆在里面咆哮个不停。

"忘恩负义的东西!我伺候你们这么多年,你们就是这么对我的?"婆婆的声音因为狂怒而嘶哑嘶哑,"我宁可一个人去死,也不愿意在你们这里受人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闭嘴!我才不稀罕你们的施舍!"婆婆狂吼着,声音中夹杂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失望和伤心,"我是你们亲生母亲,现在却被你们当成了外人!我宁可一个人过也不愿意在你们这里受气!"

"剥削?剥削?"婆婆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愤怒和不甘,"是啊,你们就是这么想的!你们眼里我就是个讨债的,是个可以剥削的对象!既然如此,我宁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话音刚落,只听"哗啦"一声,似乎是婆婆扯碎了什么东西。紧接着,门就被狠狠地撞开了,婆婆手持一把剪刀,面目狰狞地站在我们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这些忘恩负义的东西!我就离开你们这里,永远也不要回来了!"婆婆破口大骂,说着就要向外走去。

"妈,您别生气啊,我们并没有要赶您出去的意思啊!"我上前拉住她,无比痛心疾首,"是我们做得不够好,您别这样啊!"

"住口!我看你们是把我当成了外人!"婆婆一把推开我,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我就离开这里,看你们将来怎么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着,婆婆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门,我赶紧追了出去。只见她已经走到了马路中央,好在当时没有车辆经过,否则只怕会酿成惨剧。

"妈,您别任性好吗?回来吧!"我上前拉住她,语重心长地说,"您就是我们的亲人,您有什么要求我们都会尽量满足,只是那2万块钱实在太多了,我们真的付不起啊!"

"哼,你们就是这个态度,我宁可一个人过,也不愿意在你们这里受气!"婆婆狠狠地甩开我的手,眼神里满是愤怒和失望,"你们已经把我当成了外人,我在你们这里就是个讨债的!既然如此,我宁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妈,您别这样好吗?"我的眼泪在不住地掉落,妻子也哭了出来,"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啊,我们怎么会赶您出去呢?您有什么要求我们都会尽量满足的,只有那2万块钱实在是太多了。"

"少来这些虚伪做作的话!"婆婆怒目圆睁,狠狠地指着我们,"你们就是觉得我在你们这里讨饭,我就是个讨债的!既然如此,我宁可离开,也不愿意在你们这里受人侮辱!"

说着,婆婆便狠狠地甩开我们,头也不回地沿着街道走去。我们追在她身后,哭喊着让她回心转意,却怎么也无法阻挡她的脚步。

就这样,婆婆决绝地离开了我们的家,而我和妻子则站在原地放声痛哭。我们曾以为这只是一次小小的争吵,却没想到会酿成如此决裂的局面。看着婆婆愈行愈远的背影,我的心如刀割,痛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