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庄子》

莫说解牛的庖丁、卖油的老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甚至驱魔除妖、屠龙杀虎,都有专业人士帮你料理,不管如何惊世骇俗的神技,说到底不过是“唯手熟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徽州唐打猎

旌德县(今属安徽宣城市),地处皖南腹地,西倚黄山,北枕皖江。乾隆时,这里更是生态优良,山高林密,百兽窜伏,甚至有猛虎出没道路,攫食行旅。

官府也曾招募猎户欲除此患,可在给老虎连送了几次“外卖”后,从此偃旗息鼓,谈虎色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受其害的百姓乡绅,纷纷上告请求道:

“除非请来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唐打猎,不能除此大患!”

新任旌德知县纪中涵,初来乍到,一时不知这“唐打猎”到底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能耐。幸而,他有位好友正在府上做客盘桓,恰好就是徽州本地人士,给他详细解释道:

这‘唐打猎’不是某个人的外号,而是指一个专门的杀虎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还在明朝的时候,徽州有位姓唐的猎户,甫及新婚燕尔,却不幸葬身虎口。

其妻遗腹生子后,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啮指而誓:

“儿呀,你以后如果不能杀虎,就不是我的儿子。后世子孙,如果不能杀虎,也都不配做我唐家子孙。”

从此之后,凡是他家子孙,毕生都在苦练杀虎绝技,世代传承下来,徽州唐家,也成为赫赫有名的杀虎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好友,乃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学者,徽州休宁人戴震,亦被后世称为“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还有这等神奇家族?这话出自戴震之口,纪中涵自然深信不疑,他当即派人带着重金前往徽州。

二:真人不露相

数日后,派去的人回来禀报:

听闻知县大人聘请,唐家特意拣选了两位顶尖高手,二人就在后面,很快就要到了!

等所谓的“唐家高手”前来拜见时,纪中涵跟戴震不由面面相觑:

这两人一老一少,老者佝偻着身体,须发皓然,没说几句就不停地咳嗽,好像随时要驾鹤西去;

少者看着也就十六七岁的年纪,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半大小子,瘦瘦弱弱,让人担心下一秒就要被风给吹跑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两人,恐怕送到老虎嘴边,老虎都嫌没滋没味,不肯下嘴。

不过“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人家大老远来一趟也挺不容易,纪中涵强笑一声,姑且让人准备酒食,待吃饱喝足,打发他们回去便是。

唐家的老爷子颇有傲骨,见知县大人难掩失望之色,当即半跪于地,不卑不亢道:

“草民听说这吃人的猛虎,距县城不过五里之遥,待我等先往除之,大人再赐食未晚。”

在场之人当即纷纷劝阻,可老爷子只是长跪不起。半信半疑下,纪中涵只好命衙役领着他们前往一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偏向虎山行

到了山脚下的谷口,同来的衙役们怎么也不敢再往前一步。

老爷子哂笑道:

“有我在此,你们还怕什么?”

他也不强人所难,只是领着少年继续前进。

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看着这一老一少渐行渐远,留守谷口的衙役们也敛容正色,不管结果如何,光是这份勇气就足以令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谷将半,老爷子突然脚下一顿,似乎察觉到什么,他转头对少年道:

“这畜生似乎还在睡觉,你去把它喊醒。”

少年点点头,当即深吸一口气,随即仰天长啸,绝类猛虎咆哮之声,震得四周山林簌簌,鸟兽惊飞。

没过一会,果然有头斑斓硕大的猛虎从林中窜了出来,走动凝视一番后,径直冲着老爷子飞奔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爷子见状波澜不惊,毫无惧色。只见他不慌不忙从腰间抽出一把短柄斧头,长约八九寸,宽约四五寸,随即迎着猛虎,奋臂而立,全身犹如铜浇铁铸,纹丝不动。

待猛虎迎面扑来时,就在那电光火石、间不容发之际,老爷子这才轻轻将头一侧,不多不少,虎爪几乎贴着他的头皮呼啸而过,半空中却已经洒下蓬蓬血雨。

从他头顶越过的猛虎,好像特意凑到老爷子的斧刃上,从下颌至尾闾处一划到底,把自己开膛破肚,躺在地上死得不能再死了。

如此毫厘不爽,几让人以为这一人一虎,私底下不知道演练了多少万遍,方能形成如此默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艺可通乎神

虎尸被抬回县衙后,纪中涵不由抚掌大笑,自然不吝厚赏。庆功宴上,大家围着问东问西,老爷子自述道:

“我们唐家杀虎之技,需炼臂十年,炼目又十年,垂二十年方能功成。

我的双目,即便被人用扫帚扫过也不会眨眼。我的胳膊,莫说是寻常拉扯,即便让壮汉攀附其上,悬身下坠也不能移动分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听完,无不啧啧称奇。

当时的江苏金坛人史嗣彪,能在暗室中写字与秉烛无异;天津人励杜讷,能剪方寸纸百片写上同一个字,片片向日叠映,无一笔出入;可跟唐家这位杀虎的老爷子比起来,却也显得不过如此。

唐家杀虎之术,真可谓技进乎道、可通神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喜欢古代志怪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