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人的记忆里

都有一把童年的小竹椅

从最初的油亮到后来的暗淡

它始终陪伴着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炎热的夏天

晚饭之后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

会不约而同地搬来竹椅

在村头的空地上纳凉聊天

大家围坐在一起

你一言我一语

总有聊不完的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过境迁

如今,竹椅逐渐被取代

并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做竹椅的师傅就更难找了

然而总有一些人

依然坚守着这门手艺

通济民间手工匠人曾先发

那双皲裂起皮的双手

便诉说着一份对时光的眷恋

一种对老手艺的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通济镇阳平观后山,竹子茂密,郁郁葱葱,风起长林,回落响音。一方竹林,养育着一方人,也承载着手艺人曾先发的毕生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先发今年74岁,是通济镇海窝子社区的一名普通村民,12岁便跟着师傅学习有关竹椅制作的竹编手艺,主要是编圈椅、竹凳还有“叮叮猫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的手艺生涯中,虽然曾多次因谋生计而放弃,但是无论怎样跌跌撞撞,走了一圈之后,还是回到了原点,大概,竹器制作早已凝聚了老匠人一生的恒心,注入了他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先发20多岁时,因为刚成家,家里开支大,就去工地上做建筑工人,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又回家重拾手艺,制作竹编。后来又因为家庭原因,出去继续干起了建筑工人的活,这几年,海窝子古镇的发展越来越好,曾先发的子女也都大了,他不想荒废自己的这门手艺,2018年,又重新开始了做竹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匠心,坚守初心

第一次见曾师傅,他正埋头做着竹椅。对于年轻人来说,小时候坐过竹椅,却从来不知道制作的过程十分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山取材,选一些老竹作为原材料。一根毛竹20斤,差不多一次要背100多斤。回来后挑选枝节比较正的竹竿,在简单的修正后再进行精修,之后就可以量尺寸下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锯料、凿竹、凿孔等等一系列动作在半小时内全都能完成。待所有零部件完工之后,就要进行组装了。这其中,最重要的步骤便是烘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上一堆柴火,将削尖的毛竹放在火盆上来回烘烤。当墨绿色的竹皮开始渗出竹油时,便是它变得柔软的时刻,此时一把将其拗弯,竹椅扶手的拐弯环节便做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皮在烈焰的灼烧下肆意狂舞,稍转风向便将曾师傅的脸熏得黑红,常年在烟火下作业,使得曾师傅的嗓子时好时坏,但他不太在意,麻溜地把手里的活儿做完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所有零件依次归位,一把竹椅便大功告成。没有公式口诀,靠的是落于心间的纯熟。而竹椅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整个制作过程不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所有使之牢固的缝隙连接,全由竹绡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把竹椅子,从选材到制作完成,用到的工具并不多。圆凿、竹刀、锯子、刨子……搭配着曾师傅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竹子被削凿打磨,就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耕山间居有竹

经纬之间时光留

在漫长的岁月里

一边谋生,一边谋爱

曾先发把日子

编织成了一幅长长的画卷

无论何时翻开

都是翠竹清香、锦绣华年!

期数:3075期

文字:安小柒 通济镇 品鉴彭州

图片:刘珺 张鸿 通济镇 品鉴彭州

视频:通济镇

编辑:梁丹 责编:刘代萱 审核:马山山

★转载请标明来源,版权保护离不开你我的参与!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