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来五六月,农家起蒜忙。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娄湖村的蒜田里,大蒜收获已接近尾声,蒜农们正忙着给大蒜削茎去须。蒜农说今年由于科学管理,大蒜的个头大颜色鲜亮,长势和产量都很好。

今年邳州大蒜的丰收,让蒜农再次尝到了气象科技助农增收的甜头。

大蒜作为邳州市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0余万亩,是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为进一步促进邳州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徐州市气象局针对生产需求,强化大蒜关键技术研究力度和集成应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在大蒜融合发展模式上做出新探索,挖掘新质生产力潜能,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更多优质、高端产品服务大蒜生产,为强市富农的特色产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徐州市农业气象人员在进行大蒜分期播种气象条件科研试验

“围绕大蒜生长的全过程,我们开展了‘保姆式’气象服务。”徐州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正研级高工张仁祖介绍,针对大蒜播种关键期,提前预报最佳的播种时段,避免烂耕烂种,提高播种质量。针对越冬期、鳞芽分化期、膨大期、收获期等关键期,开展光温水适宜程度定量评估,并结合未来天气条件,提供接地气的农事建议。针对低温冻害、湿渍害、根腐病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提醒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基于大蒜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开展大蒜产量预报。

去年冬季,邳州宿羊山镇种植大户高伟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低温预警后,及时对承包的30亩蒜地加盖了二层保暖膜,大大减轻了秋播大蒜越冬时极端天气对其造成的影响。 “经过技术指导,今年我家每亩大蒜要比去年增收100斤左右。”高伟说。

据了解,为更好的开展大蒜气象服务,2021年江苏省气候中心和徐州市气象局牵头成立江苏省大蒜气象服务团队。成立以来,团队开展了跨度2年的高密度分期播种试验,进行了全省大蒜种植分布卫星遥感监测,平均每年编制相关服务专报30余期。专报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农技耘”App、新媒体矩阵、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群、短信等方式面向大蒜种植区政府、农口蔬菜部门和大蒜种植农户等进行广泛发布。各地相关部门和蒜农通过专报进一步掌握了未来天气形势变化情况,对大蒜生产充满信心。

笔者在徐州市气象局5月27日发布的《大蒜收获期天气影响快报(三)》上不仅看到近期天气预报和天气对大蒜采收的影响分析,农事建议也颇为贴心:“当前中晚熟大蒜正处于集中采收尾期,各地要利用未来三天晴好天气,加快采收进度,尽早完成大蒜采收滕茬。已收获的大蒜要及时剪秆去胡,注意通风晾晒。”“近期午间气温较高,光照强,要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防范出现蒜客热射病......”

在徐州,这样的技术指导,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定期化。不仅如此,徐州市气象局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先后在全市建设了13个蒜田小气候观测站,开发了《农田墒情精细化评估与预报业务系统》,在大蒜生长的前、中、后期开展农业干旱综合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等气象为农专题服务。面上项目《气象条件对江苏中晚熟大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获江苏省气象局科研项目“优秀”奖。编制了《邳州白蒜气候品质评价报告》和《气候品质评价方法—大蒜》等江苏省地方行业标准规范,为“邳州白蒜”申报“气候好产品”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谈起关于“邳州大蒜”研究取得的现实成效,张仁祖说,“能够助力蒜农胜‘蒜’在握,品牌影响扩大,促进发展,就是我们研究意义所在。”

下一步,徐州市气象局将扎实推进大蒜生长发育和试验研究、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业务能力建设,以群众的需求为宗旨,不断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快速发展夯实基础。(樊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