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晚上,我刷到郭碧婷在《乘风2024》里的某个片段,内耗瞬间被她治愈了。

节目中初次亮相,郭碧婷与其他姐姐打招呼,没有热情的拥抱,没有热烈的寒暄,甚至欢快的握手都没有;

她只是远远地对大家微笑,隔空问好,现场气氛略显微妙。

后台采访中,她自然地说:“我内心都跟大家说过‘Hi’了,远远扫过一圈,我就觉得可以了。”

郭碧婷还谈到:“小时候觉得大家有趣,喜欢一起去结伴上厕所。

我能理解她们,但我也理解我自己。我就想自己一个人,那种感觉好像比较放松。”

这番话触动了我:我们总希望融入社交场合,希望自己在人群中至少不要格格不入,但是否允许自己有另一种可能呢?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父母常让我和客人打招呼,由于害羞、不熟悉对方或当下的内心抗拒,我常被批评为“不懂礼貌”。

在学校,我因是 i 人本人,内向和社恐,只结交了少数几个朋友,没法和大家保持热络,渐渐被视为“不合群”。

长大后在职场上,我专注于做好分内工作,不擅长左右逢源和说漂亮话,又被贴上“不善交际”的标签。

从小到大的成长之路似乎在告诉我:人情世故方面有缺陷的人,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存活得完整和完满。

但郭碧婷的自然态度,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在不失礼貌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舒适感。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郭碧婷说:“我理解她们。我也理解我自己。”

我,一个从小到大就孤僻的人,瞬间破防:原来,我也可以这样活着。

看到郭碧婷,我才知道了喧嚣的世界中,人依然可以优雅坦然,保有独处。

小时候的害羞,不一定是欠缺礼貌,可能是另一种温柔;

年少时的内向,不一定是顾影自怜,可能是另一种本色;

职场中的老实,不一定是做人差劲,可能是另一种率真。

不管网络舆论如何导向,我真的很喜欢郭碧婷,她嫁得好,的确是说得通的。

与其说她嫁得好,所以才有这样的松弛感;倒不如说她有着如此的松弛感,才能吸引到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人如磁铁,我们的思考、言语和行为,无论积极或是消极,都会吸引同性质的能量。

身体所发出的任何信号,无形中都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扮演着塑造我们现实的角色。

正如郭碧婷在那微妙的片刻中所传达的,选择用“我理解自己”,“我觉得可以”这样的语言描述自身,我们就给予了潜意识以正向的力量,为吸引更积极的生活体验奠定了基础。

频繁诉说“我差劲”,潜意识就模拟糟糕;告诉自己“我不行”,潜意识就接收为现实。

这些在无声中塑形了你的现实体验,带来自我否定、低自尊和不配得感。

明明可以驾驭好工作,却因不自信让老板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可以遇到好伴侣,却因觉得“我不配”而错失感情;

可以独自绽放,却因不符社会价值体系而过得唯唯诺诺;可以生活得“小美满”,却总在焦虑自责中无为过完一生。

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内耗,不妨从现在开始,学习郭碧婷的口头禅,用积极的词汇表达自己的状态。

把“不合群”改成“我也理解我自己”,把“这么倒霉”改成“好可爱”;

把“我太累了”改成“我需要休息,充电后还有很多美好”;

把“不可能”说成“在发现方法”,把“不足”说成“在成长”。

这些正面的能量如同加入到我们潜意识秤砣中的金子,逐渐使得生活的天平倾向于幸福和满足。

保持积极的心态,正面的自我对话,不仅是一种自我安慰,更是深层次的能量调整。

当你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我理解”,“我可以”,“放轻松”,你就是在向宇宙发送信号,准备好接受更多的喜悦和美好。

希望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你,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坦然自若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