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时隔四年多举行的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共识。根据三方领导人的表态和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日韩一致同意致力于落实第八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推动三国合作机制化,三方将重启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加强供应链合作,不断深化人文、可持续发展、经贸、公共卫生、科技、救灾等六大领域合作等等。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会议时强调,要共同推动中日韩合作整装再发、换挡提速,迈向全面发展的新征程,为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取得重要进展和共识,图为中日韩三国国旗

应该说,虽然外界一些声音此前有意调低了预期,但这次会议最终的成果以及影响被证明是十分显著的。除了上述会议成果之外,在双边层面中韩同意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建立“外交安全2+2对话”,中日同意适时召开新一轮中日经济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等等,都是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大的框架内所结出的果实。这次会议三方在通过务实合作释放发展关系意愿的同时,体现了“充分激活合作存量,稳步培育增量”的特点。有美媒坦率承认,这次峰会提醒人们,“美国的盟友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管理”。

人们注意到,在如何看待这次会议上,的确出现了明显不同的态度。《华盛顿邮报》将此次会议称为“北京试图抵制美国与东京和首尔密切合作的努力”。而《日本经济新闻》则称中日韩恢复对话的背景是面临共同课题,表示“即使美国和中国的对立加深,日韩也无法在经济上与相邻的中国完全割裂”。

实际上,华盛顿和地区国家如此明显的不同态度背后,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中日韩合作很重要。如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尤其是美国加紧拉拢盟友对华竞争的背景下,这次会议更多发挥的是为双边和三边关系止损、企稳的作用。而如果从维护三国的共同利益及解决面临的共同挑战角度看,这次会议展现的则是中日韩合作再出发的深厚根基和广阔空间。也正是从后者的意义上,这次会议正当其时地反映了当下三国关系中一些被忽略但值得强调的现实,提供了一种看待未来中日韩合作的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岸田文雄和尹锡悦曾举行三方会谈

无需否认,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中日韩之间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是经济层面的,比如原来互补性更强的贸易、产业结构变得更具竞争性。有些是认知层面的,比如日韩一些人士追随华盛顿更多从竞争而非合作的视角看待中国。比变化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以中韩为例,随着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双方竞争性增强是一个现实,但也要看到两国在电子、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仍具有较强贸易互补性。对近年来涌现的新兴产业,如果通过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做出新的规则安排,还将进一步扩展两国产业合作空间,不断释放中韩经贸合作的红利。

中日韩作为搬不走的邻国,无论是要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还是寻求经济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与彼此的合作。尽管“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降低对华依赖保障经济安全”等各种美国主导下的行动和噪音不断,中国是日韩最大贸易伙伴国、日韩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基本格局依然稳固。在这次会议上,中日韩三方激活了中日韩自贸协定这一重要合作存量,也新添了“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中日韩文化交流年等增量。中日韩合作之所以能激活存量、产生增量,就在于存量是内生需求的逻辑必然,它反映了多年来经过验证的传统合作需求,这种需求具有很强的韧性;而增量则展示着正在发展的趋势,它符合和适应三国合作的进一步要求。

中日韩作为共享悠久历史、未来多领域拥有巨大合作潜力的邻国,站在三国合作全面重启的节点上,带着面向未来的眼光尤为重要。对于当下而言,即便是在分歧中也有找共识、找合作的空间;对于未来而言,中日韩仍然是彼此的长久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强出席中日韩工商峰会并发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