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辉

轰6是我们空军目前现役唯一的一款远程战略轰炸机,然而,在近期权威媒体曝光的消息之中,我们发现了轰6K编队在执行任务之时的一次惊险遭遇!

在一次任务的过程中,解放军空军向西太平洋方面派出了轰炸机和歼击机在内的空中力量,按原计划,这次轰6K将会前出第一岛链一千公里左右,这是中国的轰炸机第一次飞行如此远的距离,所以,当时的机组人员也高度重视。今日头条青辉原创,全网分发,搬运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当时轰炸机机组人员的回忆,大家对于这项艰巨的任务感觉非常自豪同时又充满了挑战,毕竟,中国空军轰炸机前出第一岛链上千公里,这也是对于我军远程打击实力的一种展示,是为祖国争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轰炸机组是早上出动的,出动一小时之后,双机编队按计划到达了巴士海峡附近,任务看起来十分顺利。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轰炸机内部接到了后方指挥所发来的通报,轰炸机编队的前方出现了两架外机,正在快速向轰炸机编队靠近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方指挥所的通报话音刚落,轰炸机机组人员的视线中就已经出现了两架外军的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飞行员李锐的回忆,当时机组的人员都非常紧张,但随即就冷静了下来。飞行员王建岭说,对方的战斗机抵近我们的轰炸机之后,直接展示了自己的肚皮(机腹),让我们看到了对方的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情况已经有点像攻击位置了,飞行员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这就相当于两个人在自己的跟前有一个人直接拿着枪,而且枪的扳机是属于随时上膛,然后可以击发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情况,轰炸机的机组人员迅速冷静了下来,王建岭当时迅速拿出相机拍照取证,并且通过无线电向外机喊话,表明自己中国轰炸机的身份,要求对方立刻离开,否则后果自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面对外机的阻挠和威胁,我们的轰炸机没有屈服,机组的航向和高度都没有改变,仍然按照原计划到达目标空域完成了预定训练的科目。当时的任务也创造了中国空军前出距离等多项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权威媒体曝光的这则消息中,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我们轰炸机机组人员大无畏的英雄精神,轰炸机代表着祖国的荣誉和攻击实力,绝对不容有失。面对其他国家战机近距离靠近,做出危险动作的时候,机组人员顶住了压力,没有向对方屈服。要知道在空中航行的时候,对于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来说,一旦遇到对方的战斗机如此近距离的靠近,如果是在战争年代,几乎已经宣判了轰炸机的死期,虽然当时并没有打仗,但是面对如此的空中情况,我们的英雄的机组人员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这次事件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两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一下。

第一,轰炸机单独出行确实有危险

这一点甚至不以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而发生改变。轰炸机在执行一些任务的时候,在周边邻近空域,最好有自己的战斗机进行护航。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轰炸机在保持自己航向和高度不变的前提之下,护航的战斗机可以做出有效的行动,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驱逐,逼退,甚至是直接开火这些动作。最终切实有效的维护轰炸机飞行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轰炸机当时没发现外军战机

在媒体的报道中,根据当时机组人员的回忆,轰炸机自身其实没有提前发现外军战机,是在后方的指挥所发出通报之后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目视的方式才发现对方战斗机的。这种情况其实也非常的惊险,我们的轰炸机实际上是有机载雷达的,按理说可以提前发现前方的战机靠近。但是当时并没有发现极有可能说明对方的战机可能有隐身特点,而我军陆地对空预警雷达,相比于目前轰炸机所装载的机载雷达,要先进很多,在探测距离和发现第5代战斗机能力方面,自然更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如果不是我们的后方指挥所提前发布通报的话,那么我们几乎可以笃定,轰炸机机组人员会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接触挂载着导弹的外军战机。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无论发展到怎样的技术水平和时代,在战争中“攻其不备”都是极强的战术手段!

所以通过这次远距离的飞行,我们相信,轰炸机编队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的解放军来说,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料敌从强”“防患于未然”都是要时刻紧绷的思维,不能有半点的放松。

今日头条青辉原创,全网分发,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