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这个时候,互联网上还流行着一句,说中产中年男人的三件套是茅台、钓鱼和始祖鸟。

在那个时候,拥有一件始祖鸟冲锋衣,仿佛就是拿到了中产阶级的身份认证。

用户穿着它登不上珠穆朗玛峰,但却可以轻松登上户外品牌的鄙视链,然后带着一种优越的心境,俯瞰那些还穿着“丁真同款”的苦逼青年。

只是时髦就跟流感一样,当大部分人都开始感冒,往往就意味着这股风潮,距离结束也不远了。

一年前的始祖鸟,还老是以时髦度、科技感、高档次满世界刷屏,可是到了现在,新一代的御寒神器和“尖端潮流”,却一下子变成了朴实无华的军大衣。它正以突破鄙视链的新概念,横扫各大社交媒体。

从8000块的始祖鸟到80块的军大衣,一边有人欢呼这是年轻人在用实际行动,整顿高溢价的冬装市场,另一边又有人哀叹,这是消费降级又蔓延进了新的领域。

其实,始祖鸟的发展历程一直充满波折,它起源于加拿大,早年做攀岩装备,20世纪末投身高档户外服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始祖鸟曾被阿迪达斯收购,过了三四年又被转手给了一家芬兰公司亚玛芬(Amer Sports)。

到了2019年,亚玛芬又被安踏联合腾讯等公司收购,安踏在其中持股超过一半,始祖鸟也就从原来的“加拿大鸟”变成了半只“国产鸟”。

始祖鸟虽然在国外成名已久,也早在2001年就进入了中国内地,但十几年来,它在国内一直都是个小众冷门的高端品牌。2018年,始祖鸟的大部分门店年销售额只有两三百万元,全国会员也不过4000。

核心用户对它喜欢得不行,复购率极高,但在普通路人那,多半是无法理解LOGO上的鸡架子,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不过在19年,也就是始祖鸟登上安踏这艘大船后,能见度跟曝光度就明显上了好几个档次。

从百度指数来看,安踏收购后,始祖鸟不但是日常搜索量大幅增加,而且还不断地上热门新闻,这背后自然少不了大股东的发力。

毕竟安踏的广告宣传在国内服装品牌中,向来也是独一档的存在。

2021年安踏的广告宣传开支为61亿,相当于每天要花掉1600万,同年李宁、361°、特步三家加一块才34亿,仅为安踏的一半多。

到2022年,安踏的广告费用虽然略有下降,但依然占到经营开支的10.3%,是研发费用的4倍还多。

广告这种东西,很多人觉得玄学,其实也不一定,它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很多品牌之所以深入人心,那都是真金白银烧出来的结果。

而始祖鸟是高端品牌,做宣传跟别的产品还不大一样。它不能像脑白金和加多宝这样,一句广告词重复一万遍,在混了脸熟的情况下,就能让人愿意付费。

高档品牌的重点在于讲好“故事”,或者更直白一点,就是得拿出相应的逼格说服用户掏钱。

始祖鸟的宣传里,最常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科技”和“户外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防水面料,特制拉链,独家使用的“C棉”,各种洋词叠在一起,除了证明始祖鸟跟外面那些纯奢侈品并不一样外,也是让中产客户们觉得钱没白花,能够心安理得地为高价买单。

至于另外一个关键词“户外运动”,同样是击中了中产阶级的心头好。

登山、露营、滑雪、野外穿越,早已成为了城市中产的典型爱好,主打户外运动的始祖鸟在这上面有天然优势,而且还能反向影响,让中产们为了“鸟不白穿”,至少能在楼下小区来一场酣畅淋漓的“city walk”。

而中产爱户外,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以全球时尚的高地欧洲为例,在20世纪以前,劳动阶级还是以农民占大多数,所以当地人就以皮肤白皙为美,因为这代表着你是不用顶着太阳辛勤劳动的有闲阶级。

但20世纪以后,随着大量农民进厂打工,也免去了暴晒之苦,欧洲的富人就开始扎堆在海滩出现,争先恐后地要晒出健康的小麦色,主打的就是一手与众不同。西方中产阶级一路发展下来,推动了各种户外运动的流行,始祖鸟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所以从户外运动到始祖鸟,说到底还是离不开奢侈品的炫耀属性。只是别的奢侈品炫耀的是财富,而始祖鸟炫耀的,还包括更加宝贵的空闲时间。

毕竟基层打工人一年法定假日不过11天,实在也没那个闲工夫逛野外,搞登山。

始祖鸟有大佬撑腰,又能把故事讲好,再加上迎合中产阶级的口味格调,那扩张速度自然是慢不了。

在安踏收购前,始祖鸟全国专卖店屈指可数,但之后3年时间里,却猛增了150家。

门店暴增,销量也在暴增。始祖鸟经典款冲锋衣,售价八千多,在各大门店一样是屡屡脱销,包括冷叔最近也发现身边老友,有鸟穿鸟的人是越来越多。

从安踏的财报来看,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也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速成长。

品牌认同度不断提高,让企业受益自然是好事。可是高端产品,或者说奢侈品,还必须要在能见度跟烂大街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欧洲时尚圈有句老话,说杀死一个奢侈品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客户发现自己跟佣人撞衫。

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始祖鸟确实有了向“下”沉沦的趋势。

当小红书、抖音、B站,都随处可见始祖鸟的分享、测评视频,当大学生们也开始攒钱排队买鸟,中年男人的那股优越劲和炫耀意义,也就跟着快速消退了。

实际上,最近走进大众视野的巴塔哥尼亚夹克,就隐隐有了要取而代之的味道。

因为在华尔街金融圈里流行,这款老气横秋的夹克也被戴上了厚重的“成功者”滤镜。

一件夹克卖几千,意味着比始祖鸟冲锋衣更高的产品溢价,带来的是更高的购买门槛,而且从产品性质上就阻止了一般用户来尝鲜。

像始祖鸟这样的高档品牌,其消费者都可以分为大众用户跟核心用户两类。

大众用户短期内可以帮始祖鸟冲高销量,但是长期来看,他们后劲不足,基本没有复购能力。

而核心用户舍得花钱,只要喜欢,就能让同一个品牌塞满整个衣柜。

可是当大众用户超过了一定阈值,让品牌变成随处可见的大路货,那核心用户就会认为这个牌子正在变LOW,抛弃起来也是毫不留情。

像几年前,霸占冬季时尚头条还是北面和加拿大鹅,但现在呢,一个被调侃成“校服”,一个也在迅速过气。

包括始祖鸟这两三年的爆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踩着这两位的“尸体”爬上来的。

那以后会不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就是始祖鸟必须要思考的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观众老爷看到这里,应该能想到,为什么在视频开头,冷叔会说忽然爆火的军大衣,能够拯救始祖鸟了。

我们最近看到了许多文章、视频都在批判始祖鸟等奢侈品牌,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消费主义。

这些博主指责始祖鸟它们华而不实,溢价过高,大割韭菜等等等等。

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但问题是,当我们以军大衣的廉价作为切入点,来跟羽绒服、冲锋衣的高价形成强烈对比、进行批判的的时候,其实反而是在帮助始祖鸟它们强化了高档属性。

如果说之前始祖鸟还得担心真的变成大路货,那么现在,军大衣不但是真正地在铺满下沉市场,更重要的是,它对大众消费氛围的改变。

在这种舆论影响下,跟风消费者以前觉得“始祖鸟真好,我也要攒钱买一件”,现在却认为“始祖鸟真贵,不如买军大衣”。

而这种舆论氛围的变化,对始祖鸟与其说是一种压力,倒不如说是让它松了一口气。

因为当军大衣吸引了舆论注意力,实际上是帮始祖鸟完成了用户筛选,剔除掉了那批不那么核心的大众消费者。

过去的高档产品要达成同样的效果,多半得涨价,但这么干,一是有口碑风险,二是有库存压力。

现在始祖鸟等于0成本地劝退了跟风用户,军大衣的异军突起,直接帮人家把品牌护城河又挖深了三米。

那有观众有疑问了:难道始祖鸟不害怕,反消费主义的风潮会把原来的核心用户也赶跑吗?

实话讲,人家还真没这种顾虑。因为能把军大衣和始祖鸟放在一块儿考虑性价比的人,压根也不是人家的目标客户。

高档品牌虽然是消费主义的典型代表,却从来不用担心被反消费主义所伤害。在它们和它们消费者的眼里,针对消费主义的各种批评,不过是换了个方向,把品牌的“优点”又叙述了一遍。

所以“虚荣”等于“非凡成功”,“炒作”等于“大众憧憬”,“浪费”等于“前沿科技”,最严厉的“拜物教”批判,也不过是“伟大产品改变世界”的同声传译。

总而言之一句话,高档品牌只怕LOW,不怕骂,甚至骂得越狠,品牌形象越稳。这一点,除了服装业,在汽车业、数码业都不乏生动案例,始祖鸟的风光,看起来还能继续下去。

你对始祖鸟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