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常有惊人语录。

比如,“年轻人只想挣更多的钱,跟行尸走肉没有差别!”

“大学生不应该只想钱,钱是奋斗的结果!”

“有的人吃着碗里还看着锅里的,绝对不会允许他在格力待下去。”

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打工人35岁是个坎,很多企业可能都不再招35岁的人了”,董明珠再度语出惊人:“你可以去创业啊,没有人招聘,你自己去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乍看之下,董明珠的话逻辑没错。

35岁,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怎么说也得再工作二十几年。既然没人招聘,不就只剩下创业一条路。

何况,中年人往往拖家带口,并非孤身一人。

要是没人招聘,自己还不创业,家里又没矿,难不成等着喝西北风吗?

但接下来董明珠的一席话,却一股浓浓的鸡汤味。

“所以我觉得以年龄来衡量是否是坎,实际上更多的坎是来自于你的内心和你的思想,你认为前面是一座高山跨越不过去,这就是坎,但你坚定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你就能走上巅峰。”

意思是不要嫌35岁创业太晚,只要克服内心的障碍,战胜自我,努力奋斗,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就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没想到平素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董明珠,却突然做起了人生导师,谈起了鸡汤正能量。

一句轻描淡写的“没人招聘你可以去创业”,让人不禁要问,既然可以去创业,又何必要等到35岁失业了才去创业?

晋惠帝在位时,天下遭遇大饥荒,百姓饿死,消息传到宫中,晋惠帝却十分不解,问左右道:“百姓怎么不吃肉啊?”

这句“没人招聘你可以去创业”倒是和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异曲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难是业界共识。数据显示,100个人创业,成功的能有5个就不错了。

中年失业群体的创业方向,无外乎摆摊、开店、自媒体。

但要都往这些行当里挤,千军万马奔赴一处厮杀,生还者又能有几人?

看看大街上那些光鲜亮丽的餐饮店,往往不出几个月就得换一茬。

一些三四线小城市,偌大的商场里,经常连人影都没几个。

想做自媒体,没点知识积累和文字能力,写的东西根本没人看。

不少人向往的网约车司机和外卖员,现在人满为患,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不过,相比创业过程中那些无所不在的风险,赚不到钱又算得了什么?

有人投资看走眼,年纪轻轻背上了几十万的债务。

有人打拼几年,辛苦攒下买房钱,交了二十多万首付,房地产商跑路了,房子不仅住不了,每个月还得还房贷。

有人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却没想到突发严重疾病,为了治病倾家荡产......

就像骆驼祥子,终于攒钱买了一辆车,以为可以过上自由的车夫生活,到头来却不断挣扎,陷入更苦难的深渊。

少数创业成功者,他们靠的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董明珠口中的“坚定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吗?

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机遇、运气、环境、背景等因素的帮助,只怕再坚定、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很多成功者高高在上卖弄自己的成功学,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成功有偶然、也有侥幸,失去特定的外部环境或换个时间点,他们的成功连自己也无法复制。

董明珠从普通人一步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但要让她再来一次,恐怕大概率不会这么成功。

余华也曾说过,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那个只靠努力就能成功的时代了。在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够收获成功。

其实,创业这个词,对于如今大多数的中年失业者来说,有点过于“高大上”了。

与企业家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相比,普通人的“创业”根本就谈不上创业,只不过是为了“活着”而硬撑。

富人子弟可以轻易拿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启动资金,但普通人都是从零开始。王健林可以给王思聪5个亿让他随便玩,但很多中年失业者攥在手里的一点保命钱根本不敢动。

富人子弟没有生活琐事的牵绊,可以心无旁骛搞事业。但普通人却一边要挣钱养家,一边还要柴米油盐,面临“抱起砖头没把抱你,放下砖头没法养你”的遗憾。

老人要照顾,孩子要教育,全家要吃饭......做什么都需要钱,一天没收入就会惴惴不安,所以只能拼命挣钱。每个中年人身后,都有一道快速裂开的万丈深渊,一旦停步不前,就会万劫不复。

为了多挣点钱,有人几乎把别人休息的时间都拿来工作,早上挖野菜、中午在工地搬砖、晚上推着小车在街边卖饭......最多的时候一天甚至打5、6份工,辛苦得如同牛马。

这样的“创业”能叫创业吗?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董明珠一番高谈阔论,炫耀的不过是自己作为成功者的优越。对普通人来说,不过是一碗毒鸡汤。

如今这个经济大环境,创业艰难,但失业者没得选。

活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