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26日,由里昂歌剧院芭蕾舞团表演的《睡美人》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拉开序幕。

西班牙编舞家马可.莫劳从柴可夫斯基的著名芭蕾舞剧出发,思考《睡美人》体现我们与时间流逝的关系,并运用丰富的视觉参考,将公主漫长的沉睡重新演绎成一个奔放无拘束的意境。

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以及柴可夫斯基根据其创作的芭蕾舞剧,现今能够传达甚么讯息给我们?假如睡美人在现代苏醒,她会有甚么发现?莫劳将故事浓缩,集中呈现时间的膨胀;他凭空想象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异空间、一个改变时空的漩涡,一出由十五位舞者演绎、反映当下现实的演出由此诞生。这次的《睡美人》运用所有的剧场和舞蹈元素,刻划出一个巧妙的视觉空间。在充满阴森意象的浮动时空,有机与几何、抽象与具象相互融合。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呈现出一个充斥着神秘人物、“不可阻挡且狂乱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作方向是:睡美人在剧中大部分时间是沉睡,她的沉睡甚至可能只是王宫和世界虚构出来盲目崇拜的故事,王宫和世界正迫切等待被某些事物唤醒来进行自我救赎,并以人类肆意争相步向灭亡来满足这需要。在无尽沉睡中,王宫以至整个世界都成了公主的恶梦。整个故事就是一场充满恐惧的梦游。人类的时间在故事中是一项重要元素,却只是飞逝而过。想传达的是这种广义的身份认同感,不受好女孩、坏女孩等传统角色所限制,而是创作出多重身份。这些年来,说故事的方式已经大大改变。希望成功改编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的意境,以及故事的延伸。想通过音乐和舞者的气质,让观众在完场前能感受到故事带出的感觉。另一个重要的构思是,如果公主在现今时代苏醒,将会怎样?试想像公主在一百年前睡着了并在现代醒来……为了这堕落、荒芜、残破的现实,而放弃那百年来的被遗忘、百年来的独处,值得吗?如果你从你的生命、你的故事和历史中缺席,而所有一切仍然继续,将会如何?如果没有人渴望得到公主的礼物,如果觉醒者由清醒变成疯狂,谁会接受备受崇拜的公主的礼物呢?

此次表演的里昂歌剧院芭蕾舞团既努力探索当代作品的全新创作领域,亦不断满足编舞大师的技术要求,并通过不断探索新的舞蹈呈现方式来凸显舞者对编舞的诠释。舞团的舞者曾受古典舞训练,亦积极接纳当代创作和探索新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