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译文

武王询问姜太公:“应该怎么治理国家呢?”

姜太公回答:“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老百姓而已。”

“那怎么才算是爱护老百姓呢?”

“给老百姓利益却不伤害他们,帮助他们成功不失败,让他们好好的生活不干扰他们,给他们上次却不抢夺,让他们快乐不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不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让百姓有道义,然后爱护他们。”

武王咨询姜太公:“贤明的君主都如何治理国家呢?”

姜太公回答:“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政务平缓,官吏不苛刻,税收很节制,自己的花费很少,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损害法力。只会对有功的人进行赏赐,只会对有罪的人进行处罚。不会因为自己喜欢就进行赏赐,不会因为自己的愤怒就随便杀人。戕害百姓的人都治罪,推荐人才的人都姜尚。后宫雨露均沾,不听从妇人的意见。自己不胡搞瞎搞,也不会搞事情。不会因为自己的享受而大兴土木,也不会因为自己旅游让老百姓荒废了时节,不适用贵重的东西显摆。贤明的君主就是这么治理国家的。”

武王说:“说的太好了!”

武王询问姜太公:“为了国家而需要多次变更法令,可以么?”

姜太公回答:“为了国家需要多次变更法令,恰恰就是没有遵循法令,把自己认为好的对的事作为法令。所以,这样的法令已经发布就会出现混乱,混乱以后又得再次变更法令,这才致使多次变更法令。”

02

原文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

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

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

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

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03

武王:即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的儿子,西周的开国君主。

04

这原本应该分成三篇的,后来想了一下,还是直接放在一起吧。

这三篇讲了三个方面,第一篇是君主治国的理念,第二篇是君主治国需要实施的具体方式方法,第三篇是告诫君主不要胡搞瞎搞。

如果君主真的按照这三篇的讲的去做,那么,君主应该就有机会达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