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群星璀璨的年代,百家争鸣的文化碰撞下诞生了数不清的名家大家。在这么多的思想家当中,庄子可以说是最特立独行的存在了。

有人曾把庄子和孔子比作中国人的截然相反的两个面。

孔子代表着经纶世务,学以致用;庄子则是回归自我,超然物外。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庄子》,看看在庄子眼中人生最终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是看淡得失

《庄子·秋水》当中记载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潮涨潮落才是人生的常态。

有得必有失,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不要太过在意片刻的得失。

就像我们眼中的苏轼,永远都是意气风发、豁达乐观的大文豪,但苏轼的官场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三起三落中苏轼差点客死他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在62岁时被发配到偏远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要知道在宋代时,海南岛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发配到海南岛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了。

在南国的海风中,苏轼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岛上办学堂、介学风,让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岛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得失无常,人心有常,心中没有了计较,人生也就少了很多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是看透生死

古人常说“生死之外无大事”,不过到了庄子这里,他连生死都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庄子的妻子去世后,亲人都来哀悼,庄子却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罐一边唱歌。

这是庄子太过无情,没有把妻子的死亡放在心上吗?

恰恰相反,亲人去世庄子才是最伤心的那个人,真悲哀才是真性情。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终结,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牵绊并没有结束。

逝者已矣,但是留在我们心中的情感却不会消失。像庄子这样,连生死都看透的人,又有什么能让他们迷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是看轻欲望

人活着都会有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欲望。

有人渴望扬名立万,受到万人的膜拜;有人希望家财万贯、锦衣玉食。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谁还能没点想要的东西呢?

只不过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庄子说过:“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就是我们要驾驭万物,而不是被外物拖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分执着于某一种事物,就会失去领略人生风景的机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那些沉迷于名利场的人一样,一辈子勾心斗角,哪怕最后身居高位了,他们真的开心吗?得到越多,往往失去的也越多。

人生就是一道减法,删繁就简,把不必要的东西都抛掉,轻装上阵,用一颗赤子之心迎接每一天的到来,这才是庄子逍遥物外的秘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