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曾经两次启动二次被终止的白云山隧道,竟然又传来了重启开挖的消息。

几天前,广州发布《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为完善广州道路交通,广州将构建“内环+八联络”快速通道,以及“十五横、十五纵”干线路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的“十五横”就包括了黄石路-京溪路-华观路-科学大道,以及棠槎路-怡新路这两条路线。

而从规划图上看,虽然图上并未直接标注出横穿白云山的隧道,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如果这两条路线想要打通,那肯定要以隧道的方式穿过白云山,而更让广州市民引发热议的是,这次规划将要在白云山增加两条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看来,一场声势浩大的“骂战”将无法避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云山隧道真的有必要吗?

从2012年以来,广州曾两次提出过在白云山修建隧道的计划,之前那两次也是刚提出来就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最后胎死腹中不了了之。

那么,为何在这个时间点,又第三次提出来 ,并将白云山隧道写进了城市发展的规划当中呢?

理由很明确:旨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要从白云去天河,本来直线距离就这么点远,却要绕一大圈,舟车劳顿之后才能到达近在咫尺的目的地。

就拿黄石路-京溪路为例,按照现有道路需要途经白云大道、通泰路、广州大道,其中白云大道和广州大道都是堵到怀疑人生的路况,再加上途中还有超过20个红绿灯,通行时间少说都要30分钟。

偶尔有这样经历的人,如果就觉得很烦的话;那么,每天都要往返于天河与白云之间的朋友,估计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果按照规划设计那样,能将白云山通过隧道打通,那么黄石路到京溪路的直线距离仅仅4公里出头,开车基本只要5到10分钟,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就可以到达。

一个字:爽歪歪!

更重要的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说,白云山隧道一旦打通并进行有效延伸,能够加强白云区与中心城区的交互,那么白云新城、白云湖与天河东北部的智慧城等板块的联系也会更紧密,实现“一线连四城”的目标,土地价值将会得到提升,产业交流和合作也更为密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隧道建设还可以与地铁29号线同步进行,节省后续投资,避免二次施工。

综上所述,广州城市规划才第三次提出了白云山隧道的发展方案。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是那么的美好,简直就是要将广州发展蓝图中的其中一个BUG进行修补。

可没想到,对于这样的理由,很多人还是想不通更不买账,社会各界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质疑声也是一波接着一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各界强烈反对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

白云山作为广州市的“绿肺”和文化象征,隧道的建设,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接下来,我整理了反对声中最为突出的几个观点:

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担忧

白云山不仅是广州市的自然保护区,更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隧道建设涉及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以及潜在的水土流失,都会对白云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尤其是一些珍稀动植物,可能因栖息地的改变而面临生存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工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排放也可能污染地下水资源,进而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隧道建成后,大量车流所带来的尾气排放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将进一步恶化白云山及其周边区域的空气质量,这与广州市近年来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努力背道而驰。

文化与历史遗产可能会遭到无法估量的损失

白云山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广州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山上散布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这些都承载着广州市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隧道可能会破坏这些文化遗产,甚至导致一些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的消失。对于许多市民来说,白云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破坏它,就是破坏了一段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这样的代价是无法用经济利益来衡量的。

开挖隧道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效果存在质疑

规划修建隧道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然而,许多专家和市民对此提出了质疑。

首先,隧道的交通分流效果是否明显仍未可知。广州市内的交通问题复杂多样,单靠一两条隧道可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隧道施工期间的交通拥堵问题不容忽视。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工程车辆和设备将占用道路资源,可能导致周边区域的交通更加拥堵,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高昂代价与资源分配抬高社会经济成本

隧道建设费用高昂,包括施工、维护和运营等方面的成本。资金来源主要是公共财政,这意味着市民的税收将用于这一项目。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加重了市民的经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

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笔巨额资金可以用于改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解决更多市民的实际问题。如果将这些资源投入到其他更为紧迫的社会问题上,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即使隧道顺利建成,长期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存在维护困难、交通事故等风险。这些潜在的隐患,都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水遭到破坏,影响广州的时运

对于持有这种观点的并不在少数,他们将白云山视为广州的龙脉,如果对山体开挖出隧道,那么龙脉就相当于被断了。而没有了龙脉,就相当于一座城市完全没有了时运和庇护。

白云山修隧道的争议,反映了现代城市治理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即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白云山作为广州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资产,如何在保护其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同时,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专家提出,或许,可以考虑采用改善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现有道路网等替代方案:

改善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可以有效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优化道路: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优化现有道路网布局,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例如,增加高峰期的车道数,改进交通信号系统,减少交通堵塞。

智慧交通系统:应用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优化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最终是否修建白云山隧道,广州市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未来的城市发展应更多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避免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