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的出行也就是一霎那间的想法,很早就听说过南京的江宁有一处著名的古建筑群,杨柳村九十九间半。那日突然有了想法,想着去看看杨柳村和传说中的九十九间半。然后就手机导航去了杨柳村,一路似乎也很顺利,边看边了解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咱就边看边说,慢慢道来。先是一号线一路到底,中国药科大学,乘一路公交七站在一个叫杨柳湖的地方下车,再步行20分钟左右,就看到了一处建筑,下面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条小路路边有一处招牌,古杨柳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边有一个什么农场的门,里面好像有些与乡村风光,休闲垂钓之类的项目,我是没啥兴趣,继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边有更多的乡村游玩的项目建筑,民宿,小吃,农家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不宽,有些景,更多的还是乡村的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小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航指路到头,看到的古杨柳村标识的小牌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杨柳村有介绍这样说,
杨柳村距南京城区约40公里,处外秦淮河平原上。秦淮河的两个源流——句容河、溧水河,从杨柳村环绕而行。全村居民主要为朱、刘、时、赵“四大家族”,以朱氏人数最多。现时全村民居建筑面积约3.8万余平方米,近半数为历代朱氏子孙所建。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至清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历时200余年。
据《朱氏宗谱》“四本堂”支谱载:朱家世居南渡(溧阳南渡),始祖朱明由南渡迁居句容新昌桥陡门口,直至六世祖朱武公(1503—1562年)。明万历七年(1579年),朱氏七世祖朱孔阳(1537—1613年)从陡门口迁居今前杨柳村。因此,朱氏已居此400余年,繁衍20多代。
杨柳村原有36组“九十九间半”宅院,每组独立的宅院又称为“堂”,有安乐堂、安裕堂、安雅堂、敦裕堂、敦本堂、敦朴堂、敦门堂、恩承堂、光文堂、居易堂、近思堂、礼和堂、铭馨堂、思齐堂、思贻堂、思承堂、省乐堂、树德堂、四本堂、三怀堂、慎德堂、天乐堂、序乐堂、翼经堂、翼圣堂、翼善堂、映雪堂、忠诚堂、酌雅堂、祖跃堂、怀仁堂、崇厚堂、崇德堂、戚易堂等,共36堂,可惜不少宅院已被拆毁。
杨柳村古建筑所用的木材、石料是通过人工开挖的水道运输而来的。木材多从江西、湖广地区运来,石料多来自苏州及南京东郊青龙山。现秦淮河畔竹丝岗,有处名叫“野埠头”的水陆码头,就是专为建房运输材料而建。其他砖瓦等则就地取材,在村后马场山上建窑烧制而成。
目前,杨柳村古民居中保存最完整者是村西头的礼和堂、思承堂、树德堂(俗称“三堂上”),由朱侯昌于清乾隆年间出资建造。三堂东西并列、相互穿通,外有高墙围抱。礼和堂和思承堂均为三进,各37间房;树德堂在西边,为四进41间房,总占地约2690平方米。每堂的高大门楼均保存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关于这个杨柳村,九十九间半到底指的是什么,我的想法应该是这个古村落里有很多古建筑,这个九十九间半也应该是泛指,并不是指某处建筑是九十九间半。但我在进这出院落之前还特意的问了门口收票的和旁边发票的(这里不收钱,但要到一处类似于售票的小亭子取一张票。)的工作人员,九十九间半在哪里?她们都指这处建筑就是九十九间半。后来我自己看过后,回来查了一些资料,应该还是说包括这个村子里的所有古建筑群。。。这里的碑牌也是说的是建筑群。我还特意问了这里旁边的路上有没有老建筑,工作人员似乎都不太明了,就明确的给我指出这里就是九十九间半,我在这里看完后,又往旁边的街上走了走,里面街两边基本上已经有些商业化了,更多的是一些与文旅有关的小店,也有些新建的建筑。但是仔细去看小街里还有很多沧桑的老宅子,有些文保建筑。有些老的建筑还很气势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门进去有块招牌,上面写着朱氏正堂,这个大宅院里确实挺大,前后左右有很多进,很多院,很多房间。。。里面进去转了转也就转了个寂寞,并看不出啥情况,就是一进一进的有很多房子,后来我在里面看到有个沙盘,这个大院后面还有两个大院。但是现场看到的是这个大院后面被围墙挡了起来,就只剩这一个大院了。后来我还去找了找。。。后面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的图片是看到的大院里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厅堂确实也挺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院里不管是前后还是左右纵深都很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些岁月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头石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带二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陈列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旧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房屋原来做过一段时间记录当地生活的陈列馆,现在也不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上的木雕。
我在里面转了半天就是看了一些院落和房屋,也没看出啥名堂,后来我在出门口时问了一下门口把门的,这里面应该是三座院落,怎么现在只看到一座院落,那两座还有没有,从哪里可以过去,她说没有了,只剩下这一座了,然后她说这有个二维码你可以扫一下,这里有解说,你可以边听边没看,
她还跟我说里面太大,别转迷糊了,到时候出不来了。在这期间我还在询问别人时,也有人和我说你自己一个人转,会转迷糊别出不来了。我当时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院子确实不小,但也不至于转不出来吧?
我又进去转了一圈,正好我也带着两个手机,我因为常常出门,有时候会走乡转寨,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一直备着两个手机,一个用着拍片,公交扫码,一个用着导航,查线路。
我又转回去看了看这个院子,边转边听介绍。别说,又了解了一些知识。这个二维码扫出来的语音解说内容是这么说的。下面内容里带括号的部分是我加的。
杨柳村九十九间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9年),广(?)建于清朝康乾年间,存续建造200余年。历史上的杨柳村分中杨柳、前杨柳和后杨柳。按建成年代分,前杨柳年代最久,明朝后期毁于战火;中杨柳次之;后杨柳最晚,建于清嘉庆、咸丰年间。景区所在的前杨柳村曾共建36座大堂,规模宏大。分属于朱、时、刘、赵四大家族,其中朱氏家族拥有24座。杨柳村九十九间半是目前南京地区保留最大、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是古代建筑中的追求,这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村落注重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和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古代建筑一般讲究枕山、面水、聚合、朝阳四大理念。
杨柳村大部分古民居坐南朝北,背枕马场山,南面杨柳湖,属于院落围合式砖木结构建筑,结构规整,中轴对称均衡,符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和礼教。九十九间半为三路四进深的合院式民居,俗称“三堂上”。相传是清朝“金陵三大商”之一的朱候山为他三个儿子建的三个堂,分别是思承堂、礼和堂、和树德堂。占地5600平方米,为上下二层,前后4进深的走马楼式居民建筑,共计房舍145间。第一进是倒座房,为门厅、轿厅等,是用于放置轿子和轿夫、更夫等杂役住的地方。解放初期时失大火烧掉,修缮时做原址保护,所有骨架结构等都清楚可辨。老宅从第二进开始,除门窗和瓦换新以外,所有的基础构件几乎都是原样修缮保护。
老宅子东西长,南北窄,呈一字型排开,三堂连通,形成百米长廊的壮观景象在整个江南地区海事(这两个字应该是错别字,应该是《还是》吧?我经常会在一些旅游点的说明中发现这些情况,谁让我这么较真呢?)比较罕见的。
三个堂的建筑格局、面积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做了一些不同主题的展馆。
思承堂现在是作为江宁区非遗综合展示馆,减少了我们江宁区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礼和堂是作为民俗展馆展示了我们周边地区的一些民俗特色。
树德堂现在是作为民国时期的展示,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示老一辈南京人的公共记忆。(这里说了里面的一些堂曾作为展馆,但现在看到的已经撤了,只剩下一些痕迹,前面有图片。)
“九十九间半”从解放初期开始一直被国家征用,以前作过“海军疗养院”,也就是我们现在南京下关414医院前身,后来被用作秣陵中学、杨柳中学、龙都中学。(作为海军疗养院,后来的四一四医院。也是从这个里面知道的,后来我跟看门的说起这事,她好像也不知道,并且挺惊讶,她只是说后面原来还有两座院落后来全都毁了,看来还要感谢当年的海军疗养院的征用,如果没有海军疗养院的征用,后面还不知会是啥结果?另外后来的海军四一四医院,有资料另有说法,我们还是尊重当地政府的说法吧。)
1992年江宁县句容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建设在此,后被用作龙都福利工厂。
2002年杨柳村古建筑群被评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江宁区政府斥资1000余万元,历时四年,修缮一新,于2011年年底才正式对外开放。
2013年杨柳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杨柳村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月,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3月,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说了我问了一些当地的人,村子里还有什么老房子,她们都是含含糊糊。说没什么了,就说这个大院子有名。结果我进到村子里去看了看,村子里还有不少老宅子,就是前面所说的堂。这个是慎德堂的介绍。
杨柳村慎德堂介绍,慎德堂,又称朱氏小祠堂。据《朱氏宗谱》记载,朱氏老祠堂烧毁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前后,由朱氏十三世孙朱家颖等人主持修建朱氏小祠堂,即为慎德堂,清嘉庆年间扩建成形,为2进深建筑,有正厅、侧厅、偏房等共计20余间房屋。解放初期作为杨柳小学、解放大队食品厂、工艺品厂等,后被闲置。现存占地面积348平米,建筑面积143平米。2013年年初,被列为南京市江宁区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氏宗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间里的一块横匾,这里现在好像是儿童活动场所了,里面装修得很漂亮,一些小朋友在画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朋友的活动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房子可能是后修的或者是后来维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老房子高高大大,我走时碰到了一个老太,老太很善谈,随便和她聊聊,我说村子里过去应该很富有,很多有钱人盖的房子很高大,她说这都是后来修的,原来村子里都是小矮房子。她也搞不明白这里曾经有四大家族。朱,刘,时,赵。。。我也问了村里的一些人,他们似乎对这村里的的历史,过往发生过的事并不知道,也不关心,一问三不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酌雅堂,这栋房子上挂着文保牌。南京历史建筑,酌雅堂,建于清末,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七架,明间通高、两侧为楼清水空斗砖墙山尖部分用混水的作法,体现当时江宁乡村传统民居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房子看最下边的石块和地基应该也是老宅,不过是一般百姓住的而已,而且后期可能进行过维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高大的两层房屋,都是老宅,不过可能也有后期进行过维修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文保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子里有很多高大的老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墙上都挂着文保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墙上挂着保护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是木结构两层,用铁架子撑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危房告示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雅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院落门开着,拍了一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特有的黄梅天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危房有铁架子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架支撑,铁网可能是怕有砖石掉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架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房子不谈是什么年代,倒是挺有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一口老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村子里转了转,没什么人,基本是老年人居多,靠近大院附近,有些文旅项目,一些小店。有些年轻人在里面吃吃喝喝。走到村子深处,除了本地人基本没啥人了。就是我一个人如此执着的找着老屋,找着岁月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准备打道回府,村头看到一个老太,打油菜籽的籽,我看着挺有意思,拍个片子,想录个视频,又怕老太看到不高兴,哪想到老太老远和我打招呼,我过去和她聊了聊,老太挺善谈,也特别喜欢谈。。。家中只剩她一人,估计一天到晚也是无聊,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一直担心我自己一个人出来玩会迷路,进到那个大院子会出不来了,进到村子里会找不到路出来了。。。老太太也不容易,估计也没出过门。挺善良的。然后我就录了一段视频,放在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视频,杨柳村,九十九间半,两段,两种风格,浪漫,现实各取所好。

杨柳村九十九间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杨柳村九十九间半

杨柳村,九十九间半,现实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杨柳村,九十九间半,现实主义

和杨柳村老人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和杨柳村老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