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求我的保险公司闺蜜,不要给旅行社派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域 | 出境游旅行社

首图 | 越南胡志明柏悦酒店/旅界实拍

01

最近,做出境的旅行社朋友普遍过的不太好。

不仅是业务上不太好,一些陷阱,还常常以机会的形式出现。

比方说:

保险旅游团。

这两天身边有个湖南的旅行社高管朋友A总和我交流业务时,特别提到自己最近一直恳求在某国有大保险公司同样任职高管的闺蜜B总千万别给自己发业务。

这年头有生意还不想做,为什么?

A总叹了口气,坑太多呗,保险公司动辄几千人大团,竞标,垫款,而且几乎都是大坑......

而出境旅行社作为标准的乙方,一旦接了,会被保险公司按在地上不断摩擦,很多事情都只能打落牙齿肚里咽。

A总感慨保险旅游团生意难做,“主要是价格能做多低就做多低,就靠赌客人自费购物,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出团收益亏得一塌糊涂”。

一些不甘赔本赚吆喝的地接选择用“ 魔法打败魔法”,强制购物、扣押护照等屡见不鲜的违规行为惹来一些东南亚地方政府大为不满。

A总称,就拿最近的“保险低价团重灾区”越南芽庄来说,国X、平X等保险公司都陆续通知各发展区、网点立即开展全面排查工作,是否存在违规组织参团行为及涉及的人数,同时不允许旗下各机构、各团队组织前往东南亚(尤其是越南、泰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保险公司的内部通知/受访者供图

看了以上通知,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一句话: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因为大环境就是被他们搞坏的。

说起来,这些年,保险公司的国内低价购物团玩烂了,口碑崩塌后,利用出国旅行来吸引老年团,人还是中国人,导游也还是中国导游,只是换了个国家继续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月谈》去年就报道过国内保险旅游团的“坑”

现在,保险公司发通知要停止保险代理人组织东南亚旅游,颇有些“贼喊捉贼”的黑色幽默。

02

为什么保险公司组织的旅游团总是坑人?

这要从保险旅游团的底层逻辑说起:常规的旅游团批发商卖产品,组团社收客,或者一些具备流量思维的地接社直接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收客,跳过了“中间商赚差价”。

而保险旅游团则不然,通常由保险公司以“回馈客户”为由组织客户低价参与,客户交钱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从旅行社赚人头费+客户的团款。

你看出中间的差异没有?

在这个成团过程中,保险公司取代了组团社,充当了销售的角色,只是组团社与地接社常年合作,多少还有些节操,保险公司们通常一锤子买卖,只图赚个快钱,导致恶性事件频发。

举个例子:

前几天,长江中游某省的旅行社负责人C总说,有一个业务部门经理跟他汇报了一个事,有一家打着体育赛事名头的保险公司号称以后每年要组织5000人以上的大IP到他所在的省N日游,要求他们参与竞标。

C总还没听完,果断一脸厌恶地摆着手拒绝。

为什么?

他的理由很简单:

首先,现在这种人数特别多的团队都不是那种很正常的渠道收过来的,基本上介绍的中间人还要赚取利润,且毫无底线。

其次,所谓的竞标就是要求旅行社价格能做到多低就多低,但是不能影响他们中间人的信息差收益。

不难看出,保险公司的团大多需要旅行社往“死里对赌”,客人则在不知情的背景下像“待宰的猪肉”一样被卖来卖去。

而一些头部旅行社对于保险旅游团直接选择撂挑子不玩,一方面是看穿保险旅游团道德的沦丧与人性的扭曲,另一方面则不屑于此类老掉牙的套用信息差赚钱模式。

所以,什么样的旅行社敢收这样的客人呢?

答案显而易见,准备在这群客人身上“薅羊毛”且有成功“薅羊毛”经验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往往与保险公司同流合污,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坑人,以致于出团后投诉频发,恶评如潮。

由此,从网络上每次千人大团出行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敲尽世间钟”的万众瞩目,再到如今正规旅行社一听到保险旅游团闻风丧胆,背后是这套保险公司与旅行社“卖猪仔”互坑模式进入到死循环。

03

回过头来看,国X、平X这些头部保险公司自己为什么也要禁止此类低价旅游团?

说白了,这种见一个收割一个的商业模式,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取大量收益。

但是长期来看,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连结:信任。

你一个卖保险的,客户对你都丧失了信任,还有什么好谈的?

底层生意基础都坍塌了。

A总说,保险公司近期确实也开始收敛了,毕竟这种业务扩张除了肥了代理人和中间商,对他们来说等于没有任何额外的好处。

反而一旦保险公司开始越俎代庖,开始干旅行社的活,那才是名声崩塌的时候。

毕竟你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稳扎稳打,只要不跨界,名声就崩不了,既不脱离舒适区,还可以卖旅行社好,满足自己给客户“增值服务”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看,保险公司不搞这些歪的斜的,反而是最优解。

有了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A总的保险公司高管闺蜜朋友B总和她说不用担心,最近公司在给年保费300万以上的那种高端客户做康养旅游产品,要她们一定跳出传统保险团的思路,做好服务高净值人群的心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昆岛/旅界实拍

这样的保险公司旅游生意,想必旅行社不会拒绝,聪明的人知道婉拒什么,更聪明的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但保险公司的低价旅游线路并不是行业唯一的毒瘤,这些年,微商、直销公司看似风光的千人大团招摇过市之余,背后也往往有着旅行社不为人知的血泪。

正所谓每天都上当,当当不一样,倒不是说这些团都不能接,只是旅行社需要顾及的因素很多,而不只是背后虚无缥缈的人头与数字。

我曾经和身边经营旅行社的朋友说,旅游的特性本身是低频消费,因此衡量一单生意的价值要从目的,成本,风险,收益多个维度来综合考虑,想不清楚这个,再大的单子接过来都可能后悔。

而做生意除了努力赚钱,玩的就是人情世故,哪些是坑,哪些是机会,真的需要一双慧眼。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中国保险旅游团坑惨东南亚 ?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