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预热采访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4.4%;同时,长三角地区的万亿之城达9个,占全国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今年一季度,长三角GDP达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5%,主要指标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继续肩负我国经济压舱石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三角也是我国的外贸重点地区。今年前4个月,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0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5%。若以出口额为比较指标,对比全国重要外贸城市,今年前4个月,在全国前十大出口城市中,长三角占据5席:上海、苏州、宁波分别以5530.7亿元、4926亿元、2778.1亿元的出口额位居全国第二、三、四名,以义乌为代表的金华以2302.3亿元位居第六,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的杭州位居第九,出口额为1673.8亿元。与2023年全年出口额相比,前三位城市位次保持稳定,宁波取代东莞位居第四。

今年前4个月,上海进出口总值1.39万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4月份进出口3572.5亿元,增长4.2%,外贸情况持续回暖。可喜的是,从贸易国别看,上海对东盟进出口由降转增,对其他金砖国家维持两位数增长。前4个月,上海对东盟进出口1831.7亿元,由第一季度的下降2.5%转为增长2.5%,占同期上海进出口总值13.2%,东盟仅次于欧盟,成为上海第二大贸易伙伴。

再看苏州。1—4月,苏州进出口总值8033.7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出口额4926.0亿元,增长8.3%。相比之下,去年一季度苏州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5.4%,今年一季度苏州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9.6%,前4个月增速依旧高出一季度0.5个百分点,足见“最强地级市”持续强势回归。从主要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占近八成,全市出口机电产品3878.5亿元,增长9.1%,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8.7%。其中,集成电路出口434.2亿元,增长48.1%,拉动出口增长3.1个百分点;“新三样”中电动汽车增长8.4倍。从国别看,前4个月东盟已超越美国进出口总额——苏州对东盟进出口1251.1亿元,增长11.5%;对美国进出口1142.3亿元,增长2.1%。

去年,宁波外贸数据同比增长不足1%,今年外贸数据持续飘红背后,民营企业贡献突出。1—4月,宁波进出口4364.8亿元,增长8.3%,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2778.1亿元,增长5.6%。民营企业为进出口主力,实现进出口3249.2亿元,增长8.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4.4%。机电产品出口1588.5亿元,增长5.1%,占出口总额的57.2%,其中家用电器、通用机械设备分别增长12.2%和21.6%。

去年,杭州连超重庆、成都、天津三市,跨进外贸前十门槛,并以6.1%的增速居于进出口总额前十城市首位。今年1—4月,杭州进出口2573.1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4.5%,其中出口1673.8亿元,增长0.8%。1—4月,杭州出口机电产品811.4亿元,增长6.5%;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67.2亿元,增长5.3%,其中安防产品出口73.3亿元,增长2.8%。此外,医药材及药品出口27.7亿元,增长8.4%。同期,欧盟、美国、拉丁美洲居杭州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拉丁美洲增长32.8%。

近年来,浙江第二大外贸城市金华的外贸发展迅猛,前4个月,金华以16%的出口增速排名外贸十强中的第二。其中,主打小商品出口的义乌,通常占金华出口额近八成,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渐近,前4个月,义乌进出口总值达2010.6亿元,同比增长22.0%;出口1763.8亿元,同比增长19.9%;进口246.8亿元,同比增长39.5%。同期,义乌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东盟进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9.0%、34.9%和38.7%。

文/任俊锰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