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闻咨询》独家获悉,国内综合性高端私立医疗机构之一的和睦家医疗(包括香港希愈医疗)2023年度实现营收约37亿人民币,EBITDA增长超3倍。

此前业内曾有传闻,和睦家在经营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中国太保或将收购和睦家,从股东角色转变为全面控股。对此,新风天域创始人、和睦家CEO吴启楠予以明确否认。

吴启楠表示,和睦家与中国太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太保先后投资了新风天域集团及旗下新风康养、新风医疗(和睦家)、新风大湾区医疗(深圳和睦家/香港希愈医疗)等多个医养保健相关项目,但双方并无收并购方面的规划。

针对外界关注的和睦家上市规划,吴启楠表示,由于当前市场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和睦家仍在观望中,目前没有具体的上市计划。

自2021年和睦家再度启动私有化后,其经营状况一直备受瞩目。据和睦家退市之前发布的2020年度财报,收入为22.61亿元,净亏达损达5.32亿元。2023年度营收约37亿元的业绩,与疫情三年间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睦家背后的新风天域集团,也不断加紧布局医疗领域。就在不久前的5月23日,新风天域旗下新风大湾区医疗宣布完成对香港综合肿瘤中心的收购。吴启楠向《健闻咨询》透露,此次收购完成后,新风天域旗下将纳入香港地区超20%的私立肿瘤科医生。肿瘤科的收入也将从四年前的不足1亿元开启数倍的增长。

以2019年斥资近百亿元收购和睦家为起点,新风天域的医疗版图一步步拓展开来,如今已经形成了医疗、养老、康复、健康保险服务四大支柱。

自1997年在北京酒仙桥成立第一家医院,经历过独闯纳斯达克12年,与复星医药携手同行的10年,再到更名新风医疗,和睦家在中高端私立医疗这条路上已经走过27年,和睦家能否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就像美国的梅奥诊所和凯撒医疗?

医疗难做,特别是对身处公立医院夹缝中的民营医疗来说,就像画桃花。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

两度退市的和睦家,为何仍备受青睐?

1997年, 犹太裔美国人李碧菁在北京市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外资医院——和睦家,由美中互利工业公司(下称“美中互利”)投资控股,中国医学科学院旗下的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协作发起。

美中互利是一家美资企业,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医疗设备提供商,早在1994年便在纳斯达克上市,李碧菁正是其创始人与股东之一。和睦家医院成立后,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成为美中互利的两大主要营收。

在和睦家医院成立初期,李碧菁将其定位为“高端社区服务医院”,以妇产科为落点,首创了家庭式产休一体化生育中心,服务对象也主要以外国人为主。和睦家很快成长为国内最具知名度的综合性高端私立医疗机构之一。

2009年,和睦家与资本市场的“追求者”复星医药开始建立联系。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自2009年11月,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实业”)在纳斯达克二级市场陆续收购了美中互利11.18%的股份。

两年后,复星医药与美中互利又将各自的医疗器械业务进行合并,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即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其中复星医药占比51%,控股该公司。

在复星医药追逐和睦家的第五年,迎来了一次建立更加深度联系的机会,即和睦家的第一次退市。

李碧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和睦家此次退市的原因,“美国的股东不可能成为我们服务的对象,不可能了解我们的品牌在中国医疗行业有多么重要,而我们一直努力在中国做的,是带来一些别人做不到的改变。”

一方面,和睦家承担着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和睦家扩张所投入的资金远大于利润,导致财务报表并不好看,2013年前9个月,美中互利的营收为1.3亿美元,但亏损401万美元,负债总额达到了8243万美元。

另一方面,2014年起,政策层自上而下鼓励社会办医,和睦家的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急需资金自建医院,却难以从美国的股市上募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

2014年2月,复星医药对外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所投资的美中互利拟通过合并进行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退市。

复星医药以合计近3亿美元的资金及股票参与美中互利私有化,私有化交易完成后,复医实业总计实质持股和睦家逾40%的股份。除复星医药外,此次交易的买方财团还包括TPG等。

在资本市场与复星医药联系越发密切的同时,和睦家也并未忽略对医院业务模式的调整,逐渐从妇幼专科医院向全科医院转型,陆续增加了肿瘤、心脏、骨科等多个科室。2016年,北京和睦家医院60%的运营收入来自于心脏、神经外科、骨科等领域,神经康复作为医院优势康复项目,营收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2015年5月,和睦家斥资约300万美元,引进中国民营医疗领域的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范围涵盖了泌尿、妇科、乳房和甲状腺。

和睦家的患者群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截至2021年,和睦家收治的患者中,78%都是中国人,而这一比例,在创办初期还不到1%。

和睦家与复星医药的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和睦家的长期亏损开始令复星医药承压,“牵手成功”5年后,复星医药在2019年3月发布的2018年财报中指出“联营企业和睦家因为业务扩张,经营亏损有所扩大”,这一年,和睦家亏损1.76亿元。

同样在2019年3月,复星医药CEO吴以芳也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对今年的业绩表现不满意”。

曾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一时期的复星医药与和睦家已经出现分歧,复星医药希望更多对接系统内医药、地产及保险等资源,并购优质资产,与坚持自营自建的和睦家管理层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文化等方面一直无法协同。

在与复星医药的拉扯中,李碧菁始终没有放弃和睦家的实际决策权,在2017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李碧菁曾表示,“和睦家管理层仅持股5%,但拥有三分之一的重要决策权”。这也为2019年和睦家与复星医药分手、转投新风天域埋下伏笔。

2016年8月,由香港财政司前司长、现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黑石集团前董事总经理吴启楠共同创办了新风天域。2018年6月,新风天域以“纯现金的形式”在纽交所上市。

收购和睦家,是新风天域在医疗领域布局中的重要一环。2019年,复星与原和睦家的其他几名股东,联合向新风天域出售和睦家股权,此次交易总价约1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9亿元。

在此次交易中,复星医药获得新风天域支付的和睦家股权款现金4.3亿美元,加上价值相当于9400万美元的新风天域股份,总值约5.2亿美元。相比2014年参与和睦家私有化时约3亿美元的资金及股票,复星医药在和睦家的投资中收益不小。

收购完成后,新风医疗成立,由李碧菁担任CEO,和睦家顺利借壳上市,重返二级市场。

新风天域对和睦家十分满意,即便受到外界的激烈质疑,吴启楠依旧坚持和睦家在盈利上有非常好的现状和前景。

2019年初,新风天域斥资11.2亿人民币收购华润集团旗下的深圳三九医院,和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地块及大楼。据知情人士透露,三九医院大楼本是新风天域投资的另一个医疗集团博德嘉联的目标项目,新风天域却在收购和睦家后将其建成了深圳和睦家医院。

对新风天域来说,此举在其医疗市场的版图中,完成了高端医疗市场上最重要的布局,在深圳建起自己最大且首个按照综合三级标准建立的综合医院。对于以妇产闻名的和睦家来说,这也是自己从专科到综合、从高端兼顾中产的重要一步。

和睦家暂无上市计划

5月中旬,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卓正医疗赴港申请IPO的消息传出,将同一赛道的和睦家也重新拉回业内的关注中,曾经两度从每股退市的和睦家如今上市进度如何?

在专访中,吴启楠告诉《健闻咨询》,由于当前市场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和睦家仍在观望中,尚且没有具体的上市计划。

2019年,和睦家在新风天域的支持下登陆纽交所,可惜,资本市场依旧反应平淡。在医疗类股票在美股的市净率均值是4倍的情况下,新风医疗的市值一度低于净资产,2021年初,即使新风医疗股价有所上涨,也和当初收购和睦家时的总市值14亿美元,增长不到20%。

从营收上来看,和睦家2020年度依旧亏损,实现收入为22.61亿元人民币,净亏达损达5.32亿元人民币。2021年,和睦家再次启动私有化。

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渐平复,曾经在数年疫情冲击下存活下来的民营医院终于等到黎明,自2023年起纷纷开始谋求上市。

2023年8月,囗腔专科医院马泷齿科在港交所递表;2023年12月,辅助生殖专科医院爱维艾夫递表;进入2024年,血液病专科医院陆道培、综合型医院树兰医疗、综合型医院明基医院、肿瘤专科医院佰泽医疗,以及卓正医疗几家纷纷赴港申请IPO。

另一家肿瘤专科医院美中嘉和则更快一步,已经于今年1月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14.28港元。虽然当日开盘价仅为9.8港元/股,上市即破发,但美中嘉和后续的表现却十分亮眼,股价持续攀升,截至5月28日收盘已涨至34.85港元/股。

在A股上市通道的受阻的情况下,港交所成为了民营医院登陆二级市场的首选。申请上市的多家企业中,也仅有明基医院实现盈利。

不着急上市的和睦家,则是在疫情结束后业绩迅速回春,据吴启楠介绍,2023年和睦家营收约37亿人民币, EBITDA增长约3倍。

早在2019年收购和睦家之时,新风天域曾表示鉴于和睦家的规模扩张,预计未来五年和睦家总营收将实现18%的年复合增长。从这一预测数据来看,2023年度和睦家基本完成任务。

在和睦家第二次退市后,公司核心管理层也出现了新的调整:2022年7月,吴启楠取代李碧菁出任新风医疗集团/和睦家医疗CEO,李碧菁担任和睦家医疗副董事长。

和此前和睦家与复星医药之间的合作不同的是,以吴启楠为代表的新风天域一方,已经深度参与到了和睦家的经营与决策之中,和睦家被纳入新风天域探索中国“医疗+支付”创新模式的版图,成为新风天域旗下医疗、养老、康复、健康保险服务四大支柱之一。

据吴启楠介绍,除了以和睦家为主体的医疗业务外,当前新风健康旗下的养老+康复业务营收规模也已经接近30亿元。

布局最晚的健康保险服务,由新风天域旗下的健康保险服务公司柏盛健康统筹,与各大头部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险产品,服务网络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800余家医疗机构,保费规模在数亿元级别。

吴启楠向《健闻咨询》表示,“新风天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企业,我们在创新、临床能力发展、科研等方面的规划是二十年、三十年的长期项目,因为我们相信医疗是长期的,这也是最适合新风天域长期发展的模式。”未来时机合适时,也会考虑IPO的规划。

作为国内第一家外资民营医院,和睦家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赶上了政府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利好,迅速成长为国内最知名的民营医院品牌之一。然而,历经数十年探索,民营医院行业当下又不得不面对集采、医保飞检、公立医院扩张、DRG改革等一系列政策趋势和行业变局。

还没有越过山丘,就已经发现无人等候。

有的民营医院倒在途中,销声匿迹;有的医院则经过大浪淘沙,仍旧立在潮头。在新风天域的医疗版图之下,和睦家能否探索出适合国内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之路,真正成为中国的“梅奥”?

文 / 乔燕薇

编辑 / 庞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