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闪击战害怕慢节奏拼后劲,德军输在打不起持久战和消耗战上面。

从苏德战场各个战役的回顾进程来看,德军并不是在作战指挥上出现了太大的问题,即使德军统帅部在1941年8月暂停了进攻莫斯科的节奏,这也不是德军失利的主要原因;就算是严寒和泥泞道路给德军的轮式装备和士兵御寒补给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德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损失远比苏军小得多。而从德军在东线作战的整个进程来看,苏军是用时间和体力来跟德军比耐力和韧劲,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能打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实似乎打了这些人的脸。如果德军的闪击战能从头打到尾,巴巴罗萨计划一直贯穿战争始终,为什么在莫斯科战役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像战争打响初期那样的辉煌战绩呢?并不是德军指挥上出现了多么大的失误,也不是前线指挥员的手脚被束缚住了,而是德军的闪击战只作了3到5个月的准备,继续拼消耗和耐力后继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层面讲,闪击战快速机动与苏联地理环境不适应的矛盾,以装甲进攻为主导的装备优势与德军脆弱的保障系统之间的矛盾,德国战争后劲不足与前线不断递增的战争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德军失败的一个瓶颈,而这些问题又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得了的,但又深刻影响着前线作战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在二战欧洲战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没有美国提供的租借方案给英苏带来巨大的战场物资援助,也就没有这两个国家迅速的恢复战争消耗和不断地向前线补充力量。另一方面,虽然美军登陆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军失败的进程,但美国却在二战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好处,奠定了二战后称霸世界的霸主地位和获得美元优先的巨大红利。

所以,从宏观上看,苏联是用持久战和消耗战在跟德国拼实力比耐力,而美英盟军却在西线跟德军敲边鼓扰乱德军的心志。真要说美军登陆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时间和战场形势会给出答案。因为在美军登陆之前,苏军已经展开了第5次斯大林打击反攻,对德国本土的作战箭在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层面讲,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英美联军在西线歼灭的德军总量与德军投降的数字相比,似乎德军更愿意投降盟军,原因就在于德军非常清楚美军选择这个时候登陆欧洲想要什么。而对苏军来说,占领柏林的意义不仅在于军事上的一还一报,还在于跟美国之间还存在一份默契,西欧归你,东欧归自己,最终演变成了冷战格局,至于传统欧洲帝国大英,只能在角落里暗自落泪,赢了战争输了地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曼施坦因的运动战受人推崇?符合人们冒险心理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莫斯科战役后要削减装甲力量?出现3大难题

二战苏德战争,制约巴巴罗萨行动的3个不利因素,作战环境影响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投降苏军就没有好果子吃?积怨太重仇恨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