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曾国藩的湘军收复了湖北武汉,建了大功,本应授予署理湖北巡抚。

但是却因为一个汉族军机大臣的栽刺,导致曾国藩巡抚位置得而复失。

那么这位汉族军机大臣是谁呢,根据史料推算,一说是祁寯(jun)藻,一说是彭蕴章,但无论是谁,他们两位都是曾国藩的朝中政敌,一直都在处处诋毁曾国藩。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位。

首先看看祁寯藻。

祁寯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祁寯藻

前文曾经说过咸丰帝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来的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罢免了。

这位祁寯藻就是接替穆彰阿的首席军机大臣。

其实之所以罢免穆彰阿,主要原因是他为官期间一直奉行的是“多磕头,少说话”,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但是穆彰阿却是一个爱才的人,为官也还算清廉。

而这位祁寯藻跟穆彰阿相比,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只“多磕头,少说话”,每天主要负责哄咸丰皇帝开心,正事几乎不干,他还喜欢给别的大臣栽刺。

曾国藩就很看不惯这样的人。

曾国藩认为祁就是一个圆滑的官场老油条,遇到事情就是和稀泥,没有原则,毫无底线。

就是这样的人太多,才导致清朝的底层矛盾越积越多,最后出现了太平军这样的农民起义。

同样的,祁寯藻也很讨厌曾国藩,他认为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的刺头。

曾国藩曾经多次上奏折抨击当时清廷官场的人和事,几乎都和祁寯藻有关。

这就导致祁一直很忌恨曾。

祁的政治见解跟曾国藩也很不一样,祁主张的是一切都要按照祖宗的成法来,稳定压倒一切。

这种主张如果是在承平年代,也未必有错,但是现在整个大清国危在旦夕,东南半壁江山都已归了太平军,如果还按照老一套秩序来,后果不堪设想。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清朝的基因问题,由于清朝是满族统治体系,所以清朝有一个基本国策,那就是:“重满轻汉,强干弱枝”。

重满轻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满轻汉

也就是说,在整个清廷,满族要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所以从清朝建国到现在,各省督抚绝大部分都是满族人。

同时要不遗余力的削减地方势力。也就是不能让地方官员有太大的势力。

曾国藩的湘军正是地方势力的典型代表。这就必须要打压,即便他有很大的功劳。

而曾国藩的巡抚之位就更不能给了。

这就是为什么祁给曾国藩栽刺的原因。

所以说,祁在咸丰面前诋毁曾国藩,有个人原因,也有清朝的政治基因的原因。

那么彭蕴章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其实彭蕴章和祁寯藻是同一类人。

他的政治见解也很祁是一样的,用曾国藩的话说,他们都是“谐媚软熟之人”,说粗俗点就是:都不是什么好鸟。

祁、彭二位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汉族军机大臣。

汉族军机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族军机大臣

这可就奇怪了,按理说在清朝重满轻汉的基本国策下,汉族大臣们本应抱团取暖,互相照顾。

可事实却不是如此,汉族大臣往往诋毁的也是汉族大臣,而满族大臣往往对汉族大臣还比较友好。

你看一直比较看好曾国藩的穆彰阿是满族大臣,后期一直比较支持曾国藩的肃顺也是满族大臣。

而一直在排挤打压曾国藩的祁、彭两位却反而都是汉族大臣,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人性的丑恶,这些汉族大臣,因为本身是汉臣,觉得自己根基不稳,他们做梦都想得到满族皇帝的信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皇帝面前诋毁其他汉族大臣以表忠心了。

所以祁和彭才会拼命的给曾国藩穿小鞋,栽小刺。

在他们眼里,太平军打到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要取得咸丰皇帝的信任,就要积极打压在地方上的势力比较大的像曾国藩一样的汉族大臣。

说实话,祁、彭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有,在今天的职场上也不少见。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一类人,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们,并且摆出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的架势,他们对你也就无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