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夙夜玖歌
编辑 |夙夜玖歌
前言
“台湾远东集团”,作为台湾当地有名的家族企业之一,掌控着台湾百分之八十的贸易商品,旗下有数百家子公司,从百货零售到能源产业,背后都有这家公司的身影。
远东集团就是当地的“龙头企业”,由于集团在台湾的影响力实在太过巨大,他们随后将目标对准大陆,再加上我国之前出台的“惠台政策”,让远东集团在大陆赚的盆满钵满,就是这样一个商业巨头,最后却被我国“杀鸡儆猴”,那远东集团背后到底是什么来头?
商业巨鳄的发家史
远东集团,台湾地区“五大家族”的龙头企业,因为大陆的“惠台政策”让远东集团开始转头于大陆合作,本以为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没想到远东集团却干着“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的蠢事,明面上大把大把赚着大陆的钱,但在背地却跟“台独分子”蛇鼠一家。
支持台独分子就相当于远东集团已经同意了“台湾独立”,这样两面三刀的做派最终还是迎来了惩罚,那么这家集团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呢,这一切还要从集团创始人徐有庠身上说起,他1911年出生在江苏,家里的条件也算可以,按现在来说,算是个小康家庭。
由于父亲从事商品贸易,徐有庠经常帮助父亲一起打下手,随着时间一长,徐有庠逐渐有了经商的头脑,小小年纪的他就会做生意,经常低价卖些小商品然后高价卖出。
这样一来自己也能赚不少,长到一定年纪后,父亲就将他送去上学,但无聊的课程让他觉得枯燥乏味,于是每到放学的时候,他都会在学校门口做点小生意。
就这样在校园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十九岁的徐有庠开始毕业出来闯荡,彼时外面的世界并不太平,各地军阀连年混战,使得百姓们民不聊生,因为受到战火的侵袭,各个城市都残破不堪,与其他青年人不同,他并没有当兵报效国家的想法,反而是立志当一位大老板。
但现如今到处都在打仗,根本没有适合他“大展拳脚”的地方,随后他打算去上海,彼时这里还是国民党统治的城市,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城市,不仅市场繁荣,而且开办的工厂更是多如牛毛,若是去到上海,那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理想。
于是徐有庠向家里要了一笔钱,随后便独自一人来到上海,刚来上海的第一天,他就被大都市的灯红酒绿迷了眼,既然来到上海,那要从哪里开始干起呢。
与其他小青年不同,他来上海的第一天便开始考察各行各业,他发现现在上海的工厂比比皆是,唯独纺织业工厂却少得可怜。
这让他突然明白,想要在上海立足,就必须要在上海开一家最大的纺织工厂,而想要开办工厂首先就是要了解这个行业,他先是来到棉花厂里当学徒工。
这样不光能学到本事,而且还能为自己积攒本钱,他这个学徒一干就是好几年,在这几年里,他不光掌握了纺织业的运营模式,而且还规划了上海未来的市场。
老板看他工作十分认真,并且在管理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于是便打算让他当棉花厂的经理,但徐有庠有自己的创业规划,于是他便拒绝了这份工作,徐有庠来了一场豪赌,他将自己全部的本钱都用来开办纺织工厂,事实上他赌对了,很快他的纺织工厂就红火了起来。
这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算是不小的成功,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徐有庠要占据整个上海的纺织行业,有了第一加工厂的成功,徐有庠在之后的事业也是顺风顺水,他先后开办了棉花厂、粮油厂和榨油厂,短短数年时间就让他成为了上海纺织行业的领军人物。
随着徐有庠的产业在上海逐渐壮大,他一跃成为了上海商界的名人,随后徐有庠还和国民党保持合作,有了国民党的支持,徐有庠的产业风生水起,于是他再次进军金融界。
开始对多家证券公司进行投资,在诸多产业的加持下,徐有庠成为了上海市的商业巨鳄,随后他与弟弟一起创建了上海远东织造有限公司,这也是台湾远东集团的前身。
远东集团逐渐垄断台湾市场
在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我党赢下胜利,国民党溃败只能退守台湾,此时与国民党保持合作的徐有庠,决定跟随老蒋去往台湾,于是他将自己旗下的全部产业转移到了那里。
从这一点上就说明,徐有庠就十分不认同新中国,不愿意为建设新中国出力,只是一个以利益为中心的商人,为了能够壮大公司实力,他开始与台湾政界交涉,最后政商勾结,以稳固自己产业在台湾的地位,因此国民党就成了他们向上爬的渠道。
徐有庠的公司就成了老蒋重点扶持的对象,他旗下产业较多,能够帮助台湾快速恢复,由于当时的台湾还处于破败不堪的状态,非常需要基建公司过来发展台湾,当国民党出来招标的那一刻,徐有庠立马就看到了这其中的利益。
但怎奈自己只有纺织工厂,所以他决定再成立一家基建公司,之后凭借与国民党的关系,徐有庠的基建公司很快就拿下政府的招标项目。
此时徐有庠已经不单单想开展纺织业务了,他还想进军其他行业,在将自身纺织业壮大的同时,徐有庠还先后成立了水泥厂、建材厂、石化厂,为此还建立了最大的运输公司。
此时徐有庠不仅占据了台湾的纺织行业,还一同占据了基建行业,可以说徐有庠几乎占据了台湾地区的两大命脉,有了国民党做后台,远东集团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光如此,徐有庠还想进军其他行业,以此来占据整个台湾市场,事实上他确实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凭借纺织产业和基建产业,使得远东集团迅速在台湾根深蒂固,然后再与国民党政商勾结,以极快的速度又垄断了整个货品市场,随着几年的发展,远东集团在台湾站稳了脚跟,他们包揽了台湾的各行各业,上到基建下到商品,几乎都是远东集团在经营。
而且像医院、学校等重要资源,都是徐有庠投资创办,巅峰时期的远东集团,足以媲美韩国的三星电子集团,都是垄断制,将所有市场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小型企业在这里无法生存。
随着徐有庠的年纪逐渐增大,他把手上的企业全部都交给儿子徐旭东来打理,但徐旭东早就被西方洗脑,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西方人”,但此时他的狼子野心还没有显现出来,因为他认为,日后或许要前往大陆去发展,现在太过张扬不太合适。
没过几年,徐旭东等待的机会来了,一九九二年大陆与台湾开始友好交流,双方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达成共识,并且大陆愿意对台湾方面进行经济贸易,以此来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至此大陆出台了很多“惠台政策”,以此来吸引台湾的企业来大陆做生意。
苏贞昌背后的财阀——远东集团
徐旭东终于等到了这一刻,他带上自己的家族企业来到大陆发展,在“惠台政策”的加持下,公司的发展顺风顺水,徐旭东一口气直接开了数十家公司,之后徐旭东又恰好经历了大陆改革开放的时期,目前经济一片大好,他靠着自家的业务在大陆赚的盆满钵满。
远东集团光一年的纯利润就高达到了上千亿人民币,更别说远东来大陆做生意已经好几年了,可想而知徐旭东从中挣了有多少钱,像这种在大陆做生意的台湾企业,本应该对大陆有所感恩,但是徐旭东非但没有对大陆有所感激,反而在背地里偷偷支持民进党搞独立。
近年来,随着民进党在台湾的实力逐渐壮大,许多“台独分子”开始向大陆叫嚣,其背后始终是远东集团在搞鬼,尤其是在领导人大选上。
本来与国民党保持暧昧的远东集团,却选择与对方分道扬镳,最后选择投靠如日中天的民进党,因为国民党已经衰败,所以对于远东集团来说,国民党已经无利可图,抛弃对方也是早晚的事。
就在两年前的立法委选举中,远东集团作为台湾最大的金主,他毫不犹豫的向民进党捐赠了4200万新台币,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民进党头号“台独”急先锋苏贞昌。
他与蔡英文在台湾大肆宣扬“反华言论”,并且积极开展“台独”活动,大陆将他列为“台独”顽固分子之首,他经常在公开场合职责大陆不应该“约束”台湾,因为苏贞昌还声称:“目前台湾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大陆没有权利去管!”
正是因为在他的煽动下,岛内的“台独”分子才会日渐猖獗,并且“台独”分子的数量也是只多不少,以苏贞昌为首的“台独”团体,成为了阻碍两岸和平发展最大的绊脚石,所以远东集团给苏贞昌送钱,无疑是在支持这位头号“台独”分子的行为。
远东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公然支持苏贞昌和民进党,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助长“台独”分子的不良风气,不光如此,苏贞昌女儿在参加竞选的时候,远东集团同样捐赠了200万新台币,毫无疑问,现在的远东就是苏贞昌背后的“金主爸爸”。
双方互惠互利,事实上已经这已经对两岸统一造成了影响,由于苏贞昌在台湾的过分行为,我国也是率先做出了回应,直接将苏贞昌列为“台独”,对其进行制裁打压,禁止苏贞昌出入大陆,与之相关联的企业将无法享受惠台政策,并且还不能在大陆牟利。
这一系列的措施等同于将远东集团“打入深渊”,本就依靠大陆赚钱的集团,现在却被无情打压,远东在大陆上的所有公司因存在不法行而为被查封,远东集团因此还要面临数亿元的罚款,对于远东集团的判罚实际上也是在给其他台企一个警告。
结语
想要与大陆合作共赢,就必须要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要做损害两岸关系的行为,毕竟只有两岸统一,双方企业才能共同进步。
面对这种“吃着中国的饭,砸着中国的锅”的行为大陆向来是毫不留情,大陆也不在容忍这种两面三刀的企业,希望岛内的“台独”分子们能够早日清醒,不要与大陆为敌,不然只会使自讨苦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