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在会展西大草坪遛狗的人,很难想象脚下近一万平方米绿地,是刻意为市民保留、至今未被市场开发一样。

城市中有很多秘密,尤其是关于「经营一座城市」的逻辑,是很少、也很难用日常语言向市民诉说的。

为什么东莞大道上面要建一座桥?

怎么骑楼街这两年动工改造了?

经常提及的东莞CBD象征着什么?

留意到东莞中心城区这几年的变化,却在脑海里串不成一条线,那些好奇知晓背后逻辑的城市翘楚,在展览《城市磁场》,洞察东莞「强心」的奥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草坪用胶筐搭乐高

不多见这样的城市规划展

你有在抖音上,刷到过东莞市中心夜景的航拍吗?过去热评第一条总是这句:「再拍多两秒就看到我在工厂打工了!」

工厂、车间、螺丝批,装满各种东莞制造的塑料胶筐,精致靠边,实用至上,似乎早已成为东莞某种挥之不去的「城市气质」。

然而这次,2000多个平凡的塑料胶筐,却以大型装置的架势,在东莞中心绿地搭建出一道荧光色的艳丽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胆又出奇。展出内容正是对城市气质的一次回应——东莞的城市空间有在变美、变得更有吸引力吗?

站在一百米开外,有人说它像大型乐高,也有人说像冰雪大世界的冰灯,总之是一个突然出现的巨物,勾引你靠近。

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城市磁场》东莞市中心城区建设五周年展,把这5年中心城区的城市变化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4.4米高的「东莞」打卡墙,绕到「中心城区变化翻翻看」,好奇下随机掀开一块拼图,进而从星星点点的城市观察与认知,开启一段挖掘故事线索的大脑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跨东莞大道的第一条慢行桥「2号桥」,宝藏休闲地黄旗南麓香遇走廊和东莞中心公园,惬意的三江六岸滨水岸线,城市风貌悄悄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空间观念和建造机制?

基于「湾区东莞」「双万东莞」等时代命题,东莞为什么以及如何打造一个更棒的城市中心?种种宏观而晦涩的议题,得益于展览材料——塑料胶筐——去呈现轻盈。

本次展览比较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用一个日常的物体,把它变成建筑材料。它其实颠覆了很多建筑师关于『怎么建造一个东西』的想法。我们用一个非常规的手段,打造了一个非正式的空间。这是这个展览之所以这么特别、这么有活力的基础。」策展人李文海兴奋地介绍道。

环保经济、可重复利用,这款顺应户外环境中昼夜更替、酷暑风雨的塑料胶筐,也似展览设计单位大星吉子所言,「如同这座城市勤恳务实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种建造「城市建筑」的形式 ©️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

摞上去,系扎带,固钢筋,2000多个塑料胶筐快速拼装,工人师傅们只用短短48小时,一个操作技术简单,但视觉效果震撼的装置展就完工了。

策展团队的小巧思也暗含其中:把城市规划这个极度专业化的行为,分享成人人都可以参与去建立一个城市场所的行为

现场高低有致的胶筐,更是营造出「未完成」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改变一点,大家可以坐,可以玩,可以把这个篮子挪到另一边,拼成更多的座椅。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展览,一个活的城市。」李文海补充道。

也就是说,把城市变化转化为户外展陈的过程中,从规划者的创造,到工人们的搭建,再到市民们的互动,说到底,它是一个鼓励全民参与的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中心就是一个发生场

总有人因吸引而聚集

你知道吗,大型咖啡节年年在市中心举办,国贸有最多奇装异服的Coser,独立音乐、沉浸剧场等小众团体更倾向于在中心城区扎根。

他们的选择,并非是对城市的中心区域有着绝对钟情,而是因为这里较之城市其他区域有包容度丰富性的优势,也因为「市中心是城市里最方便人们见面的地方」,一如学者陆铭在《向心城市》中所写。

他还总结了三个趋势:「人从农村集聚到城市,从小城市集聚到大城市,从城市的外围集聚到中心城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每天都在上演的过程,就好像是在中心城区放了一块大磁铁,不断吸引人聚集。而这片城市空间,自然形成一个磁场。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磁场,磁场上的吸引要素也各不相同。在东莞,不断涌现的高品质城市空间,正在让这个磁场变得更有吸引力。

《城市磁场》展览所在之处,是会展中心绿地,周边就有市民服务中心、广发南片区公共空间、连接国贸-市民一二三期-莞香印巷的人行天桥2号桥和街道慢行系统贯通等这五年里的新变化。

城市规划关注者Zhan为此专门绕道而来,沿途好好体验了一番。最后他站在中心绿地上感叹,「我感觉这里就像一个发生场,什么新鲜事物都有可能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5月11-12日,展览活动板块在幸运的好天气中,如期举办了四场城市主题工作坊:城市街头文字鉴赏、城市小店寻宝手册、城市科技互动体验、城市规划知识课堂。

市民带着小朋友,东莞理工学院的学生们,一起围坐树下,倾听嘉宾分享自身领域里独到的城市经验。

字体设计师梁佳展示了他在莞城游走时拍下的老式招牌、街头字体,在崭新的中心城区,一同回望旧时值得保留下来的民间技艺。

一时半刻主编王瑶佳分享了与不同圈层的行家,在石龙、万江、莞城、虎门、厚街5地结伴行走畅谈的所得,发现原来小店才是城市的会客厅。

投身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石尧,在机械狗的酷炫开场中,带领大家对比思考AI与真实生活中的情感,在满天泡泡中体验回归童真的快乐。

最后是三位中心城区的规划总监蔡晶梁迪飘石俊华,他们挑战把复杂的规划术语,转变为市民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具有幸福感的城市长什么样子,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市民共同参与和创造城市的未来。

遛狗的,闲逛的,玩耍的,看展的,在《城市磁场》创造的这个场,展览不止是图文展览,还成为「发生」多种多样市民活动的公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打造磁场强劲的中心

为什么和怎么做?

与其他超大特大城市面对的「疏解」诉求不同,对常年以分散模式进行城市开发的东莞来说,「强心」——意味着城市发展逻辑的深刻改变

过去,东莞依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一镇一产业、一镇一中心,产业和城市格局过于分散,「向心力」不足。

而在城市化的「下半场」,城市群竞合的新阶段,这座处于广深两座超一线城市之间的城市深刻意识到,拥有一个磁场更加强劲的中心,才能承接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吸引更多优质产业与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鸿福路口 ©️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

五年前,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高规格成立,由市长任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现场指挥部指挥长。

一心两轴三片区、黄金双轴等城市框架拉开大幕,一心两轴地区、东莞国际商务区、三江六岸历史休闲区、黄旗南生态科创区等空间格局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的五年间,打造了一个个高品质项目。

你看如火如荼的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明显变美的东莞大道两侧,还有大气的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提升中的旗峰公园,以及活化中的东莞记忆,这些举动还不能让你感受到,东莞真的在变,东莞真的不同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动看看这五年的城市新变化 ©️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

「我觉得东莞是一个很好的城市」

「I wanna look more places like it」

《城市磁场》展览现场,老爷爷和外国友人分别对镜头说出他们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起来有点肉麻,对吧。但有时候,我们确实对一些事物表达太多,而对另一些表达太少。

这份对城市表达的差异,原因在于我们比较容易去看到城市的坏处。这些坏处跟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有关,所以容易感知,但是,我们也往往容易忽略好处。

比如你会感受到东莞确实塞车,416万辆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在省内城市居第一位(2023年末数据),东莞通行、停车、尾气治理压力客观存在。

而好处呢,比如东莞的工业真的很强,生活在东莞的节奏真的算宜居,还比如无论你有没有亲身体验到、亲眼目睹到,东莞的中心城区建设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全面推进。推进,为了更好的城市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市中心城区

「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

协办单位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

东莞市东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策展团队

李文海

一时半刻

展览设计

大星吉子